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图 > 新闻 > 正文
但愿厦大别出个“走廊教授”
2014-07-11 07:31:34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黄晓辉] 字体:【

  青少年暴力敲响警钟

  马钰朋

  6月28日下午,河北一8岁男童晓辉遭11名同学围殴致死,涉事同学均不满14周岁。警方披露称,打人的几名同学当日因闲来无事在村内找人打着玩儿,恰好碰到晓辉便将其强行叫走并殴打。据了解,晓辉6岁即遭母亲遗弃,父亲在外打工,平时在校内常遭高年级同学欺负。(7月9日《京华时报》)

  因“闲来无事”便“找人打着玩儿”,却不想将“垂髻”之童打死,人们不禁想问,打人的孩子们怎能对生命如此儿戏?今年5月,京郊“三男子轮流殴打一少年”网络视频引起社会关注,然而未足两月,又一起青少年恶性事件再酿苦果。青少年暴力事件屡屡出现,暴露出当下社会治理的多块短板。

  青少年暴力是社会中常见的一种暴力形式,但很多地方却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此次事件中,校方对暴力的无视让人忧心。在校方看来,学校一片祥和,涉事学生从未打过架,此次事件“让人感到意外”。然而事实上,被害者在校屡遭欺负,其中一个打人者也经常欺负同学……对一个不大的村子来说,真正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学校中的暴力怎会如此“自然”地逃过了教师、家长的眼睛?

  尊重生命是人性的底线,亦是法律的底线,然而在这些打人少年的头脑里却得不到丝毫体现。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对留守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法律观念的教育,是不是必须反思?

  打人者和受害者一样,都是孩子,11人中年龄最大者差两个月14周岁,最小者不到10岁。在法律上,因为年龄不足14周岁,他们无需负刑事责任,但从施暴者的角度而言,这样的悲剧能从他们的良知中抹去?

  一起青少年暴力事件,是施暴者与被害者多个家庭之痛,更是整个社会之痛。对此,相关职能部门该怎样避免悲剧重演?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