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节俭,是一种力量
2014-06-09 08:21:0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本报评论员

  从历史的维度而言,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置于现实的坐标下,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凝聚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

  中华民族历来将节俭置于持家立业、治国安邦的高度,用以规范礼仪,衡量德行,直至区分善恶,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有效法门,从明君贤臣到诗礼之家再到黎民百姓,都把尚俭节约作为美德崇尚。“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所以,与节俭相悖的奢侈浪费,从来都是遭人诟病、鄙夷的陋习、“恶行”。

  节俭,看似细小,实则宏大。“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朱子家训》的古训,道出了节俭与家国兴衰的内在关联,至今仍影响着我们这个民族、国家乃至每个家庭。

  节俭,不止是贫困的救赎,更是品行德操的修炼、砥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节俭和浪费的态度,折射出其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昭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细微点滴的节俭,其意义绝非财富简单的数字累积,更重要的是传承全民族的共同价值观,聚积起民族生生不息、善德向上的内生力量。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党凝聚民心民力、成就一切事业的伟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务必狠刹奢靡之风、浪费之风。

  富裕不是浪费的通行证。无论条件发生怎样的变化,作为我们党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法宝,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始终丢不得。否则,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懈怠,在舒舒服服中迷失方向,在表面风光中陷入衰败沦落。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综合国力的强盛,同样是思想文化、道德精神的传承、提升。

  正因为这样,我们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反复强调“节俭养德”,其目标是直指散落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奢靡之风,让节俭这一传统美德回归全民族精神世界的主流,以寻获在新的时代新的历史使命下重新出发的力量。

  节俭与发展并不矛盾,“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从小处做起,从家庭开始的“节约习惯”,已不单是一日一月的账本计量,它牵动着更大群体的生存平衡,牵连着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教育,牵涉到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节俭不是小气,更不是吝啬。以俭养德,涵养的是社会文明的品格,是对优秀传统的坚守,担当起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经历时间沉淀起来的美德懿行,是民族的魂,是民族力量所在。

  今天,在全社会开展声势浩大的“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既串联着悠久历史,也融合了现代文明,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