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桑巴往事】
足球朝圣者
谭云东
一个关于足球朝圣者的故事,在中国足球史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既美好又苦涩。
20年前,22名中国少年,怀揣足球梦,漂洋过海,来到了巴西这片神奇而陌生的土地。这一年,中国足球再跌低谷,首位外籍主帅施纳普纳率国足冲击世界杯,却窝囊地倒在小组赛门槛上;这一年,中国足球迈出历史性的一步,投入风起云涌,又阴暗重生的职业化浪潮。
改革,或者说改变,成为那个年代中国足球寻求重生的关键词,一种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模式应运而生。健力宝集团和中国足协签约,组建一支少年队赴巴西取经,计划培养出一支2000年奥运会的适龄队伍。这次选拔,类似于今天的选秀,热闹而残酷。全国近千名适龄优秀苗子,经过一年多的层层挑选,最终22人入围。
当时,人们将这一举动,比喻为朝圣,因为巴西,是国人心目中艺术足球的圣殿。
修炼的时光,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健力宝队的基地在远离圣保罗市两百多公里的偏僻山庄,这里没有海浪沙滩,迎接他们的是坑洼不平的场地和破旧的平房。训练、生活条件有限,少年们只能集中在一起,不停地从一个地方辗转到另一个地方,进行各种邀请赛,真正融入到当地的人文、生活,成为奢望。被困在荒凉山庄的小队员,只能用扑克牌和军棋来打发天黑以后的时间。球员很少得到巴西教练的指点,主帅朱广沪每天通过电视、录像观摩巴西国内联赛,再加以自己的总结,灌输给这批队员。一直到1996年3月,选择瓜拉尼俱乐部作为训练基地后,健力宝队的所有条件才得到改善。
苦行僧似的修炼,4年200多场比赛。这批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在那段时间呈现出的技术、意识曾让人耳目一新,给中国足球打了一次又一次的鸡血。1997年,国足面临法国世界杯外围赛大考,中国足协一纸令下,朱广沪率领李铁、李金羽、张效瑞、隋东亮、李玮峰和郝伟回到国内,这就是著名的“六小天鹅”,前四人经过筛选后调入了国家队。然而,“小天鹅”成不了救世主,戚务生帐下的国足兵败金州,功亏一篑。
1998年8月,在整队保留还是解散的争论声中,“产权不清”的健力宝队员最终被各俱乐部“瓜分”一空。归来的球员一定程度上撑起了职业联赛的火爆球市,但内在环境的弊病,假球黑哨的丛生,最终让这批孩子大部分归于平庸。
无意否定这批朝圣者的初衷与努力。健力宝之旅是健力宝公司的个人主义冲动,不符合市场规律和足球规律,但仍然充满让人感动的英雄气魄。只是,回过头来看,这支球队对于中国足球,肩负的“拯救”命题过于宏大。我们当时对足球的认识停留在技能的低级层面,单纯想搬回技能,而不知道文化、机制的层面是难以照搬的。
经过20年职业化的洗礼,中国对足球的认识已经逐渐明晰,大规模的留洋退出历史舞台,社会化、个人化的留学成为主流。
中国足球与桑巴足球的缘分也在继续,巴甲最佳球员孔卡来了,又走了。南美解放者杯冠军教头来了,也许明年也走了。中国足球凭借广州恒大、山东鲁能等俱乐部开启了全球化的一个窗口,人才有输入也有输出,比较自然地融合到世界足球的发展体系中,国内也有了更好的条件,让外国的先进经验走进来。
这一切,让我们也更坚信,扩大草根、校园层面的足球人口,建设好本土各级联赛,才是中国足球翻身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