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偏远山区,留守儿童不寂寞
2014-06-04 06:42:4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姚学文] [责编:荆彩] 字体:【

  偏远山区,留守儿童不寂寞

  ——来自首所留守儿童快乐学校的报道

  本报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彭介润

孩子们在进行踩高跷比赛。   通讯员 摄

孩子们在“开心农场”种菜。  通讯员 摄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寂寞往往是心情的主题。

  我省首所留守儿童快乐学校——永顺县荣众留守儿童学校,地处偏远湘西山区,其办学理念是“让孩子们彻底放松心情”。不仅课余让孩子们彻底放松,痛痛快快“玩”;在课堂上,也可以完全放松心情。平时很快乐,周末一样开心。这里的孩子不寂寞。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了解到学校的办学情况后,特地给学校送来一面国旗,还捐建了国旗台。

  “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慕名来到这里采访。

  “飞天蜈蚣”变乖乖儿

  “叔叔好!”……走进校园,一声声问候,从四面八方传来。孩子们个个穿着整齐,举止端庄。寝室里,地面干净亮堂。被子、口杯、毛巾、鞋子,分类有序,整齐划一。

  记者嘀咕:这分明是一群城市孩子,哪里有农村留守儿童的“野味”?

  校长瞿扬众说,其实,不少孩子刚到这里时,是“飞天蜈蚣”,吵闹调皮得很。

  一年级的江浩(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江浩在县城另外一所学校读书,因为太调皮,被学校要求转学。今年3月,江浩刚转到永顺县荣众留守儿童学校,就展示了其“破坏力”。寝室8位同学的牙膏,全部被他挤出来,涂在墙上、被子上、地面上。几个寝室的卫生纸,被他全部抽出来,从寝室拉到厕所。他把抓到的蛤蟆,放到同学的茶杯里、被子里,吓得好几位同学尖叫……

  短短两个月,江浩像换了一个人。懂规矩了,不再搞恶作剧。吃饭会排队,上课不再满教室跑,还会主动回答问题。

  说起“飞天蜈蚣”变成乖乖儿的秘诀,瞿扬众说:“我们要求孩子,只跟昨天比,不跟别人比。只要每天有一点点进步就好。”

  学校对学生实行多种评价方式,褒扬某一方面的特长。学习成绩好,评“学习之星”;体育成绩好,评“健体之星”。还有“劳动之星”、“卫生之星”、“文明礼貌之星”、“节俭之星”、“孝顺之星”等。如果这些都还不够条件,但只要“今天比昨天有一点点进步”,也可以评“进步之星”。人人都有成为“明星”的机会。评上的同学登上学校的“光荣榜”。光荣榜一月更新一次。

  对于犯错的孩子,教师从不打骂,更不当众严厉批评,而是“冷处理”与“热处理”相结合。讲明道理的同时,教师利用中午或者晚饭后的休息时间,让犯错的孩子写情况说明,或者让其抄《弟子规》、《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直到犯错的孩子心平气和,明白究竟错在哪里。有时候,让他们挖地、刷厕所、拖扫餐厅、搬砖等。

  瞿扬众认为,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父爱和母爱,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有的甚至有暴力倾向。对于这些孩子,采用打骂或者严厉批评,常常会适得其反。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别的同学玩的时候,让犯错的孩子去写说明,抄手册,搞劳动。改好了,就可以好好玩,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快乐农场”,孩子们的最爱

  “快来看啊,我们的黄瓜结啦!”

  “葡萄藤也爬上树了!萝卜的叶子也长啦!”

  中午时分,正是休息时间。一些同学走到学校后面的菜地里,看到绿油油的蔬菜,一个个兴奋极了。原来,这里是学校的“快乐农场”,农场里的菜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种植的。

  “我们是穷学校,富资源。缺少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但土地、山河、树林等丰富。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实验室。”瞿扬众说。

  留守儿童最需要打发和安排的是周末和休息时间。学校将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列为活动课。在这节课里,可以在外面打球、跑步,可以在教室里唱歌、跳舞、玩器乐,但不能搞学习。怎么让孩子们的休息时间和周末过得开心?开办“快乐农场”。

  将学校后面这块2亩左右的地,分成一小畦一小畦的。每个班认领几畦,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耕种。蔬果成熟后,学校食堂按市场价的两倍收购。

  孩子们对菜地上心了。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到菜地里去劳动。男同学干体力活。女同学拔草、捉虫子。

  学校规定不许用农药化肥。孩子们就用粪桶抬粪浇地。听说草木灰也是一种好肥料,他们将一些杂草、纸屑垃圾燃烧,然后将灰烬撒到菜地里去。

  为了把菜种好,孩子们还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为能赚更多班费,他们去了解菜市场,什么菜价钱高。他们还向食堂工友学习做永顺特色酸菜。

  “这对学生是个锻炼。吃到自己种的菜,既有成就感,又放心。收入还可以充当班费。”6年级一班的班主任田凡兰说:“学生们用这笔钱,可以开展活动,如开晚会买水果,野炊买食物,买图书。”

  4年级的向力(笔名)一直跟外婆生活。外婆身体又不好,很少管他。向力经常在社会上“混”,养成了吃槟榔、抽烟等不良习惯。性格也很孤僻。以前,在另一所学校时,上学老逃课,语文、数学都只有几分。一年前,向力转学来这里后,就喜欢上了“开心农场”,挖土、挑粪等体力活,他都抢着干。慢慢地,他获得同学们的好感。如今,向力当上了寝室长,他管理的寝室经常被评为最干净的寝室之一。他的成绩也大大进步了。

  “学生军”打溜子艺惊一县

  今年农历正月十五,永顺县举行土家打溜子汇演。28支比赛队伍中,有一支娃娃队伍特别抢眼。他们就是荣众留守儿童学校的“学生军”。

  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它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面临后继无人的窘状。在永顺,目前打溜子的队伍尚有几十支,但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

  瞿扬众认为,应该让孩子们去传承这一宝贵遗产。他组建了一支娃娃打溜子队伍,聘请了王兰香和杨敏等两位土家溜子的传人做老师。几年下来,果然了得。在这次汇演中,这支“学生军”第一次参赛,获得第四名,捧回了一等奖。

  学校有个艺术陈列室,里面有植物标本、书画作品,还有树皮作品。很精美,很有创意。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周末,学校组织孩子们搞野炊,上山采集花卉、树根、树皮、杂草。回来之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把采集到的东西或做成标本,或做成树根树皮画。

  树根树皮画是湘西工艺巧匠丁志平探索的一种作画形式,集剪纸、木板雕刻、标本制作于一体。瞿扬众想:这种工艺材料廉价,树皮、树根、木屑,山上到处都是,何不试试?他将丁志平聘为教师,教孩子学习树根树皮画。

  去年暑假期间,“香港爱德基金会”和“活水之旅”的几位爱心人士,来到荣众留守儿童学校,被树根树皮制作画迷住了。一开始,他们不相信这些作品出自这些孩子之手。学校安排几位学生现场作画。

  两个小时不到,一幅幅生动的手工画做出来了。一位香港客人激动地说:“真想不到,在永顺这么偏远的地方,居然有一群心灵手巧的孩子。我在内地走了10多个省市,这样的农村学校还是第一次见到。”他看中了5年级张庆同学的作品。他说,带回去让香港的孩子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