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亿元投入初显“乘法效应”
——我省扶持特色县域经济强县调查
本报记者 张尚武 刘勇
通讯员 张向阳 罗云峰 王君
2013年,我省启动第一轮特色县域经济强县工程,10个特色产业重点县市各获得每年1亿元的财政专项资金扶持,连续扶持3年。
据省财政厅透露,继去年每个县市1亿元投入按时足额到位后,今年的1亿元又开始陆续拨付。
作为针对县域经济的首批大额专项扶持资金,各重点县市去年如何用好专项资金?1亿元都用到了哪些方面?资金投入效益怎么样?5月上旬,记者来到10个重点县市中的新宁、醴陵、宁乡,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发现,10个重点县市根据其特色产业,发挥专项资金的“杠杆”、“桥梁”、“箭头”作用,变“加法效应”为“乘法效应”,初步显现出专项扶持的效果。
据相关统计,2013年,宁乡、祁阳、湘潭3县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占GDP的比重平均达到29.33%,同比提高3.46个百分点;醴陵、汨罗、永兴3县市的特色制造产业占GDP的比重平均达到42.91%,同比提高0.55个百分点;新化、凤凰、新宁、韶山4县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平均达到51.63%,同比提高3.94个百分点。
1亿元资金投下去,各县市特色产业增长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投资的拉动效应“看得见、摸得着”。
发挥“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投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10个重点县市几乎无一例外都从专项扶持资金中安排了较大的数额,用于贴息、担保,支持企业贷款,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态势,撬动金融资本投入产业发展。
在新宁县,正在投资建设五星级酒店的王书柏告诉记者,酒店总投资5亿元,其中从银行贷款1.65亿元。按照扶持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的要求,县里每年为王书柏的酒店建设项目贴息600万元,连续扶持3年。
“政府贴息大大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更重要的是,有了政府贴息作为保障,银行更有信心,我们不用‘求爷爷告奶奶’了,很快就从银行贷到款。”王书柏说。
据省特色办统计,截至目前,10个重点县市已与相关银行签订的贷款额度超过192亿元,3年意向性贷款额度达到651.3亿元,2013年企业新增投资达到184.9亿元。
在撬动金融资本过程中,宁乡的探索更超前:鼓励金融机构成立专业服务银行,专门服务全县的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
去年,宁乡县从专项扶持资金中拿出2000万元,注入宁乡农商银行作为担保金,按1元担保8元的比例让企业到各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宁乡农商银行以这2000万元为基础,创造性成立农产品加工专业支行,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
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宁乡农商银行通过内部调节,为农产品加工专业支行单列信贷规模,尽可能满足贷款需求。同时,大力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实行“一次审批,三年有效”,审批通过之后,银行通过诚信“加分扣分”系统监管企业,据此确定每次贷款发放额度;降低贷款抵押物要求,比如,只需要企业提供土地使用证明,不必提供房屋产权证明,即可发放贷款。
自2013年9月以来,宁乡农商银行农产品加工专业支行已为21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放贷款,贷款余额2.6亿元;为25户配套规模种养户发放贷款,贷款余额1亿元。主打“宁乡花猪”品牌的沙龙畜牧公司,借助专业支行等金融资本的力量,实现了宁乡花猪从保种、养殖、加工、流通全产业链的大提升。
发挥“桥梁”作用,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醴陵是有名的“瓷都”,陶瓷企业众多,如何扶持才能发挥最大效益?醴陵市常务副市长向平介绍,醴陵把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在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上,使其发挥“桥梁”作用,着重解决制约陶瓷产业发展的“共性瓶颈”。
支持“世界陶瓷艺术城”项目建设,构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据了解,“世界陶瓷艺术城”项目占地1000亩,集展览、创作、旅游、商贸、休闲五大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将是世界级的一站式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平台。记者在建设现场看到,该项目的建筑外形就是一件件巨大的陶瓷产品,各种“碗、瓶”不一而足,让人惊叹不已。该项目去年获得23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预计首期建设将于今年12月完工。
支持该地的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打造人才和技术的“摇篮”。去年,醴陵市从专项扶持资金中拿出760万元,支持该校建设陶瓷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心、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检验中心等。在专项资金的扶持下,该校成功研发出“复合泥坯”新技术,使陶瓷烧成温度由原来的1380摄氏度降低到1350摄氏度,节能降耗效益可观。同时,该校去年还为10多家陶瓷企业免费举办各类培训班128期,培训陶瓷技工近9000人,既提高了技工自身技能,也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支持建设泥釉模配置中心,促进陶瓷产业向专业化分工发展。长期以来,醴陵陶瓷企业彼此之间形成分工合作的很少,从最初的泥土烧成最终的陶瓷产品,多数企业都是独立完成全过程,根本没有形成制泥、成型、烧成等专业化分工和生产资料配套市场,严重制约产业的进一步壮大。为此,醴陵市动用专项扶持资金,并配套本级财政资金,大力建设泥釉模配置中心,为陶瓷生产企业提供标准化的泥料、釉料和模具。该项目预计今年8月即可投产,届时可满足40多家年产值2000万元规模的陶瓷企业的泥、釉、模生产所需,并且可使陶瓷成品合格率提高10个百分点,陶瓷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浪费也将大大减少。
发挥“箭头”作用,引领基础设施建设
新宁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崀山,独具旅游资源优势。但作为贫困地区,迫切需要借助外力来推动旅游产业开发。特色县域经济强县工程的专项扶持资金,对新宁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新宁县县委书记秦立军形象地说,扶持特色县域经济强县,财政资金虽然由过去面向全省“多个口子撒胡椒面”,变成了现在针对重点县“一个口子滴酱油”,但“酱油”往哪里滴效果最好,仍然需要科学决策。
面对纷繁而巨大的旅游产业开发投入,新宁县选择着重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专项扶持资金的“箭头”引领作用: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给企业降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给企业带来投资方向和信心,从而激活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旅游产业开发。
2013年,新宁县配套省里的专项扶持资金,集合各方面力量,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4亿元。目前,崀山旅游集散中心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全面进入装修阶段;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崀山北大门生态停车场,赶在“五一”节前投入使用,旅游旺季车辆只能停在国道上的麻烦将得以解决;崀山八角寨景区索道建设工程进入调试阶段,预计今年6月可试运行;连接广西桂林的白塔公路路基已经完工,年内通车后,从桂林到崀山的车程将缩短到3个小时,大大方便了游客游历桂林山水后接着欣赏崀山的奇、险、秀……
除了硬件基础设施,新宁在“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上也不遗余力。先后投入1200万元,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新宁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七大规划,以此规范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
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社会资本日趋活跃。两个按四星级以上标准建设的新酒店,吸引社会投资逾7亿元,正在热火朝天赶工期;原来的老牌宾馆丹霞宾馆,也投入1500万元,用于提质改造,力争升级为三星级宾馆;玉女岩景区新增社会投资1200万元“扮靓”看点;一家民营企业投资800万元建起夫夷江水上乐园……
去年,在全国多数景区收入下降的情况下,新宁旅游业实现逆势增长,年内共接待游客5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