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让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希望
2014-04-22 01:39:4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沈德良] [责编:彭彭] 字体:【

  沈德良

  《湖南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近日发布。根据教育部精神,为拓宽农村学生就读重点高校的升学渠道,今年我省新增“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和“农村学生专项计划”。(4月21日《三湘都市报》)

  教育是民生改善的来源,传承文明的载体。让孩子受教育并且受到良好教育,是几乎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掌握知识,让人们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有利社会文明得以延续、道德规范得以遵循。

  知识改变命运,曾是众多农村孩子信奉的圭臬。但相当一段时间来,因为教育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制约,农村籍学生在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中的比例趋减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并由此成为诟病社会通道堵塞、阶层固化的佐证,以至于“读书无用”的论调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有重新抬头之势。

  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以使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参与平等竞争的能力,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教育在实现代际转换、社会阶层流动、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往往可以容忍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不公平,但就是不能容忍教育不公平。因为一旦教育不公平超出了人们的容忍限度,就断绝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在“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呼声和期望更为强烈和迫切。

  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需要政策层面的发力。去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

  出台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和“专项计划”,其实质是试图通过政府的强制力,在维持高考统一录取框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定点定向突破,逐步扭转农村学生在高考舞台上的不利地位,实现对农村学生的“教育补贴”,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阶层实现正向流动的重要举措。

  不难看出,这是一项功在当代、惠泽千秋的善政。为保证这块量身定做的“奶酪”花在那些真正需要的农村孩子身上,一开始就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加以制约,防止那些“歪嘴和尚”把一部好经给念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