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两型"示范样板带动 "盆景"变成"花园"
2014-04-21 07:22:1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爱平 张尚武] [责编:黄晓辉] 字体:【

  宁要“两型”,不要“三高”, 产业进退之间,实现转型发展;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家更美,探路生态文明建设,湖湘儿女共创共享两型美好生活——

  两型之光耀三湘

  本报记者 唐爱平 张尚武

  屋顶是淡蓝色的太阳能光伏,厨房有干净的沼气灶,门前菜园安装了户用污水处理系统,姹紫嫣红满眼春……这是韶山市韶山村村民左仲华的家,美得让人陶醉。

  三湘大地,这样美丽的两型图景,处处皆是。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那时起,湖南抓住这一历史性重大机遇,努力践行两型理念,在体制机制、环境、民生和发展方式等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先行先试,探索创新。

  如今,在长株潭乃至全省,两型生产正在成为一种制度,两型生活正在成为一种习惯,两型消费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两型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两型社会建设的浓厚氛围,正弥漫三湘大地。

  制度创新:以“两型”为取舍标尺

  湖南的“两型”探索,首要在于制度的不断创新。

  6年来,湖南以“两型”为标尺,在产业转型、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上先行先试,推出八大类制度创新,106项原创性改革,在产业退出、集约节约用地、环境治理市场化、住宅工厂化、垃圾资源化等方面,开创了领先全国的新模式、新方法。

  建立产业准入提升退出机制,让发展更科学。

  这些年来,被称为“把住入口、敞开出口、盘活存量”的产业准入提升退出机制,在三湘大地全面实施,大规模的“退二进三”在长株潭地区相继启动。

  “两型”改革,牵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进退之间,产业转型升级。

  在长沙,曾经聚集大小企业200多家、光烟囱就有20多个的滨江路,如今已成滨江商圈,栋栋大楼正在绿树芳草间“生长”。立足金融、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这里最贵的商铺已卖到每平方米7万元。

  6年时间,仅湘江两岸,湖南前后关停并转1300多家企业,否决了数百个不合门槛要求的发展项目,湘江干流断面水质达标率(Ⅲ类以上)提高了11.6个百分点。

  长株潭三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居民水、电、气阶梯价格全面改革。一年多来,长沙市实行阶梯水价用水户的总用水量下降了18.5%。

  长沙探路流域生态补偿,出现水质超标,上游补偿下游,并在全市通报,下游对上游污染只能选择“默默承受”的日子宣告结束。

  株洲首尝“绿色保险”,全市已有200多家企业购买了“环境污染责任险”。

  排污权交易为全国探路。如今,全省加入排污权交易阵营的城市已有8个,市场交易145笔,交易金额达4508万元。

  与此同时,湖南还构建了宽覆盖、多层次的“两型”规划体系,摸索出三大类共59个“两型标准”体系,涵盖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把生产、生活和消费领域中所涉及的资源、环境因素,细化成两型评价细则和标准,成为创建两型学校、园区、家庭、村镇、门店、机关等工作的“标尺”,大至产业,中到企业,小到家庭,都能找到宏观的“改革指南”和清晰的两型示范创建“施工图”。

  推进两型改革创新,湖南颁布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湘江保护条例、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等20多部法规规章,从法制层面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两型示范创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美好家园:以“两型”理念为内涵

  “两型社会”建设的强力推进,湖湘大地变绿变美,成为中部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6年来,发生在身边的“两型巨变”,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湖南人感同身受。

  人们最现实的感受是,产业发展两型化、园区建设循环化、企业生产低碳化,湖南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

  老工业基地株洲,曾是“全国空气污染十大城市”之一,生活在废水、废气、烟尘和酸雨的包围中,市民苦不堪言。6年来,株洲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炸烟囱、关闭污染企业、绿化美化城市和发展高科技产业、城市新兴服务业;实施公交电动化, 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7.7%。如今,灰头土脸的株洲,变成了全国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成为全国各地争相学习的典范。

  园区在变“绿”,循环发展走新路。岳阳云溪工业园构建央地产业对接发展的大循环、园区内企业资源上下游对接的小循环、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的微循环等三大立体循环发展体系,园区内大多数工业废弃物都在产业链内得到转化利用。株洲栗雨工业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入园项目环保审批率达100%,近年否决不符合园区产业导向、未能通过环境审批的项目20余项,涉及投资15个亿。

  宁要“两型”,不要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产业向清洁低碳迈进。全省加快冶金、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提升,同时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浏阳南方水泥采用高压变频调速等新技术,年节能超过3000吨标煤,其模式在整个南方集团推广;醴陵华联瓷业投资1690万元实施窑炉改造及余热利用,年节约标煤11646吨,3年收回投资;株洲百货公司成为全国节能减排示范门店。万容科技、湘电集团、南车时代等创建两型企业,在两型产业领域快速拓展发展空间。

  在长株潭乃至全省,人们生活的环境更美更宜居。长沙、常德成为全国文明城市,长沙获评为“全球绿色城市”,株洲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株洲云龙示范区获批“国家低碳生态试点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越来越高,长沙市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幸福城市”。贯彻两型理念的内涵,各地加大对景区、重点林区的保护,推动花卉苗木进城镇、社区、村庄、厂区、园区、办公区,使三湘大地更加绿意盎然。长沙洋湖湿地两型示范景区绿化覆盖率高达90%,负氧离子高出中心城区6倍多,汇集了800多种湿地植物及400多种鸟类、亚热带动物、水生动物及昆虫,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整湿地生态系统。常德市鼎城区花岩溪林场通过对水边、路边、房边等“三边”区域3000亩空地实施风景林绿化提质,赢得了“中国白鹭之乡”、“江南休闲胜地”、“水彩画的王国”等称号。株洲天元区高塘社区通过“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实现“庭前有花园、庭外有菜园、屋后有果园”。

  两型探索与实践,“治气、治土、治水”均大有斩获,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感受着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实惠。至今我省森林覆盖率已达57.52%;去年, 14个市州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湘江干支流42个监测断面及水域监测,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8.1%,比2007年提升了5.1个百分点。城乡环境同治,株洲市的攸县探索“分区包干、分散处理、分级投入、分期考核”的“四分法”,居民对环境卫生的满意率高达95%。

  追求两型生活,让家园更美好,人民群众焕发出无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电气化点亮了我们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家住长沙县跳马镇石桥村的龚立军自豪地宣称。他是长沙县自建家庭光伏发电站的第一人,他家的光伏电站自开始发电以来,半年总发电量已经超过2000度。自己发电点亮家里的电灯,启动客厅里的大功率空调,左邻右舍看了真羡慕:这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这位“两型达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借“光”的幸福生活:10年前他在家门口立了个小小的太阳能路灯,白天充电晚上可以亮到第二天凌晨二三时。前几年他又在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他将家中能换的设施都换成了电器,除了空调、电视、洗衣机等,现在他家的厨房也已经电气化:用电磁炉炒菜,用电饭煲煮饭,用微波炉热牛奶,甚至烧开水都用电热水壶。

  示范创建:播洒“两型”绿色种子

  两型社会建设涉及各行各业,关联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以示范创建为抓手,湖南推进两型进家庭、村庄、校区、社区、企业、园区、景区、办公区、门店等;在全省掀起了全民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热潮。

  2013年,两型示范创建领域由最初的6个单位类别,扩大到机关、学校、企业、小城镇、社区、村庄、农民专业合作社、门店、旅游景区、家庭等10大类别,范围以点及面,从最初的长株潭三市本级,扩展到三市所属县市区、环长株潭城市群及郴州的郴资桂两型示范带,乃至全省14个市州,各级、各部门、各行业都领办示范点,探索成功经验,让大家学有样板。

  示范创建进社区、进村庄、进家庭,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得以倡导和推行。长沙市咸嘉新村社区成为全国首批“四嘴分类垃圾桶”试点社区,生活垃圾细分为“可回收类垃圾”、“有害垃圾”、“厨房垃圾”、“其他类垃圾”。隆回县星星村节能产品入户率达60%以上,垃圾处理实现“零输出”。

  示范创建进校园,小手牵大手,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不久前,《湖南省中小学两型教育指导纲要》开始实施,两型教育正式走进全省孩子们的课堂,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社区。湘潭云龙实验学校等一批中小学已形成硬件相配套,教育有课本,实践有活动,科研有课题的比较完整的“两型”教育体系,全面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示范创建似百舸争流,两型理念已由城区延伸到了农村、由机关延伸到了学校、由单个企业扩大到了园区、由家庭拓展到了社区、门店,范围涵盖生产、生活、消费各领域,对象覆盖工人、农民、社区居民、机关干部、学生等广大群体,千家万户展开行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吃住行游”经历一场绿色嬗变,形成了全社会共创共建共享两型社会的生动局面。

  助推两型社会建设,也成就了一批公共环保品牌。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组建了“守望母亲河”湘江流域民间观察和行动网络,成为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第一个公众平台,在湘江流域建立11个志愿者工作站,覆盖湘江流域的8条一级支流、3大污染重灾区。湖南环保联合会举办“争当两型小先锋”、“跟随大雁去迁徙”等两型公益活动,1000多万青少年踊跃参与。

  大力支持两型示范创建,省财政安排7000多万的引导资金,撬动20多亿元创建资金投入,两型社会建设已由初期的营造两型氛围,向体制机制创新、技术产品推广、工程项目建设深化。

  “处处皆两型,人人可两型”。如今,湖南社会公众主动参与两型社会建设蔚然成风。全省1700多万家庭重拎菜篮子、布袋子,使用节能家电、节水器具和高效照明产品,实行垃圾分类、旧物回收成为习惯;“光盘行动”成为自觉行为;“绿色出行”渐成潮流。

  两型家庭、两型社区、两型学校、两型园区……在示范创建的精彩实践中,全省涌现出342个先进示范典型,如同342颗绿色的种子,播撒在湖湘大地希望的田野上,不断生长、蔓延、壮大,满目葱茏。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