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男医生抱患儿写病历走红 医学人文关怀讨论
2014-03-28 07:21:0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段涵敏] [责编:黄晓辉] 字体:【

未婚男医生抱患儿写病历走红,引发医学人文关怀大讨论——

人世间最温暖的一幅画面

  本报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周瑾容

医生薛挺成抱着患儿写病历。通讯员 熊艺灿 摄

  最近,在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张照片“走红”了。照片中,一位男医生怀里抱着宝宝在写病历。宝宝来自福利院。男医生薛挺成未婚,当起了“超级奶爸”,细心照顾着小病人。

  其实,在“超级奶爸”所在的科室,医生护士充当“奶爸”、“奶妈”角色照顾患儿是常事。3月27日,该院组织了一场“奶爸背后的医学人文关怀”大讨论,医护人员畅谈如何营造和谐医患关系,如何进行医学人文关怀。

  管床医生成为“超级奶爸”

  薛挺成怀里的宝宝叫小智(化名),患有先天性无肛。

  2月19日,6个月大的小智第二次来到省人民医院普外科。1个月时间内,小智接受了出生以来的第二次“肛门成形手术”。

  虽然生病,但小智长得白白净净,格外惹人怜爱。29岁的管床医生薛挺成,对小智格外关心。就算是周末,有时候也带着女友到医院来看看孩子。

  “福利院的孩子缺少温暖,喜欢有人抱抱他、亲亲他。”薛挺成说,有些小孩因为缺少照看,长时间一个体位睡觉,颅骨发育都是畸形的。医务人员给他们一个拥抱、一个笑脸,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最好的礼物。而且,这些孩子不会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哭吵,临时请来的陪护也不会像亲生父母那样时刻关注宝宝的情况,这样很可能掩盖病情的进展,需要医护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发现病情变化。

  查房,开医嘱,手术,门诊,培训……薛挺成的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很少有时间闲下来,坐办公室的时间就更少了。在写病历的时候,薛挺成就把小智抱在怀里。

  3月13日下午,刚交完班的护士熊艺灿走到医生办公室,看到小智静静地趴在薛挺成怀中,不吵不闹,瞪着大眼睛看着这个“超级奶爸”,而薛挺成正在认真地书写病历。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人世间最温暖的一幅画面。”熊艺灿说。她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并发到了微信朋友圈,想把这画中的温暖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3月17日晚8时左右,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来接小智“回家”。由于得到了精心的护理,小智身上没有任何异味。在医院1个月,又经历了一次手术,但小智的体重比入院时还重了1公斤。

  早到了下班时间的薛挺成却没有回家,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向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交代出院以后该注意什么。在进电梯的那一刻,小智好像知道了将和“超级奶爸”离别,“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最美妈妈”用母乳哺育患儿

  自此,越来越多的人叫薛挺成“超级奶爸”,让这个腼腆的小伙子有些害羞。薛挺成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是自己应该做的。

  护士长邓颖红介绍,在小儿外科,抱孩子是常事。住院的孩子不但要打针、抽血,还要做手术。为了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她们会经常抱抱、亲亲孩子们,有时还唱一首歌,玩一个游戏。对待有些特殊的孩子,医护人员还给他们买衣服,给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喂母乳。

  护士邓美君是一位1岁1个月大孩子的妈妈。去年8月休完产假刚上班,科室里收了一位几个月大的先天性无肛患儿,来自福利院,准备做二期手术。

  交班的姐妹说,这个宝宝不肯吃牛奶和米糊。“我一看孩子,眼神游离,已经是脱水状态了,非常虚弱,只能靠补液维持生命。”邓美君说。看着这幼小的生命,怜悯之心涌上心头,邓美君对护士长说:“我给这孩子喂一喂母乳吧。”

  孩子闻着母乳的香味,马上贪婪地吮吸起来。邓美君担心孩子晚上饿了会哭,下班的时候,就把母乳挤在奶瓶里,存放在冰箱,嘱托上夜班的姐妹喂给孩子喝。孩子吃了几天母乳后,精神好转。最后查出原因,孩子是高敏体质,只能吃母乳或抗过敏奶粉。

  邓美君说,给患儿当“奶妈”,其实想法很简单,母乳充足,营养丰富,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期间,她的家人也反对过、质疑过。当她讲述那些患儿可怜的情形后,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丈夫和婆婆还帮她补充营养,让哺乳期的奶水更加充足。

  感受爱,传递爱,为薛医生“点赞”

  “好有爱心的医生,传递正能量,为薛医生点赞!”

  “这样的医护人员让人感动。10年前我家一个老人中风时,也是护士接屎接尿,翻身擦澡。自己家人根本搞不定,几个护士小妹子却很熟练,也丝毫没表现出嫌弃。”

  “奶爸”、“奶妈”背后的医学人文关怀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不认识的人,都为薛挺成“点赞”。

  薛挺成说,感谢这次无意之中的“走红”,它让自己更加体会到了广大群众对医学人文关怀的期盼,也更懂得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黄忠诚说,普外科服务人群跨越一个世纪,从出生几小时到近百岁的都有,尤其是老的和小的需要更多的关爱。由于急症、病危患者多,患者对治疗不理解不满意的情况时有发生,更需要医护人员笑脸相迎,礼貌用语,耐心解释。

  感受爱,传递爱。医护人员的努力,也得到了患者的配合。长沙的刘阿姨,4年前被诊断为结肠癌,通过手术把肠子拉到腹壁排便,成为一名“造口人”。由于孩子在外地工作,她独自承担疾病带来的痛苦,经常默默哭泣。邓颖红一有空闲,就坐在刘阿姨床边安慰她,鼓励她。随着心情好转,刘阿姨渐渐成为了“最配合治疗的病人”之一。

  造口病人出院后护理难、易感染,科室的医护人员就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病人。邓颖红还建立了一个QQ群,每天安排一个护士定时上网回答病人的问题。

  受医务人员的影响,刘阿姨也成为了一名“现身说法”的志愿者。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在了护士站,一有新诊断的肠癌病人,在难以接受现实、不愿配合治疗的时候,护士就会打电话给她。她会从家里赶到医院,当起“心理疏导员”。

  人文关怀有助于促进医患和谐

  近几年,医疗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部分医患纠纷演化为暴力等恶性事件,如何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省人民医院院长祝益民认为,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有助于促进医患和谐。

  “有统计表明,60%以上的医患纠纷并非医务人员技术操作差错,大部分医患纠纷是服务态度、沟通不畅引起的。”祝益民说,一个好医生的评价标准,除了精湛的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医学人文素养,能够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去关注其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我一辈子都会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带着父亲去看病,一个老医生将听诊器捂热后,才塞进我父亲的衣服里。”该院党委书记黄利华说,有时候医生问诊、听诊的一个细节,就能让患者记忆犹新,倍感温暖。

  该院普外科副主任陈超武认为,医学技术的发展是有限、缓慢的,而人文关怀是无限的,它让人感到温暖。在医疗技术不能达到群众期望值的现阶段,人文关怀更显重要。

  人文关怀的力量

  段涵敏

  无论是西方医学奠基者希波克拉底的名著,还是中国伟大医家孙思邈的名篇;无论是古代医家崇尚的“医乃仁术”,还是现代医者倡导的“人道主义”,都毫无例外地表明:人文关怀不仅是中国医学崇尚的精髓,而且是西方医学的核心精神,是医学价值取向的终极体现。

  “奶爸”、“奶妈”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例,而是千千万万医护人员的真实写照和缩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精心呵护、挽救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用爱抒写人文关怀的深刻内涵。医患之间可以像薛挺成和小智这样温暖,感人。

  医学技术的发展是有限的、缓慢的,而人文关怀是无限的、无害的,它让人感到温暖、感受人世间爱的力量。它静静地待在那里,只等大家去重视它、应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