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留下业已不多的历史记忆
2014-03-14 02:03:1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沈德良] [责编:彭彭] 字体:【

  沈德良

  如今的长沙人,还有多少人知道“马楚国”存在于长沙的那段历史,又有多少人能从破旧不堪、沦为废品收购集散地的“马楚巷”里,找出长沙城千年前的历史痕迹?(3月12日《长沙晚报》)

  历久以来,长沙因为厚重的历史文化而蜚声域外,是国务院界定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这是历朝历代先人留给长沙乃至湖南的一份遗产,是长沙的一张别人无法复制的名片。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文化是城市的根,是有别于他处的基因,是记载乡愁的符号。没有文化的城市,充其量是一堆钢筋水泥的垒积物。

  “山、水、洲、城”,是对长沙这座城市的形象勾勒。前三个元素,可以说是组成着这座城市外在的环境、地理要素,而“城”则是城市的底蕴、内涵与厚度,是一个城市的血脉、气质。

  几十年前,一场文夕大火,让长沙诸多珍贵的老建筑、旧遗存荡然无存;如今,城市化进程又在挤压着业已不多历史遗存存在的空间:这些年来,中山纪念堂、长沙海员俱乐部、苏州会馆等众多老建筑悄然消失了;去年五月,有媒体报道,在我党早期历史上有着显赫地位的《湘江评论》印刷厂旧址,早已成了私家餐厨之地。

  历史的记忆,赋予城市以灵魂。

  漫步罗马老城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绝不仅仅是它现代的气息。在这座城市,任何一栋古建筑都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每一处历史遗迹都拥有一段美轮美奂的故事。

  有哲人说过:我们关心远方,却对身边视而不见。折射到当下文物保护上,恐怕正是如此。曾几何时,一张老照片足以让人浮想联翩,一处珍贵的发现,会让人们找回附着在文物上的历史脉络。一旦只能从故纸堆去回味历史,肯定会夹杂着一种无法释然的悔恨。

  历史文化名城固有的文脉是一种稀缺资源,这样的资源,需要保护,需要传承。如果光鲜表面的背后,没有了历史的传承,只能是一座城市的悲哀。

  保护这些业已不多的历史记忆,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子孙后代负责,更是重拾对自身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