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代表委员热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014-03-08 07:24:0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蒙志军 李勇] [责编:黄晓辉] 字体:【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代表委员热议城镇化

  本报记者 蒙志军 李勇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是放眼长远的战略选择,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明晰思路,未来中国的新图景,正在人类诗意栖居的底色上次第展开。

  对于湖南来说,城镇化正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如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展开热议。

  【报告看点】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

  【两会热议】

  历史和人文

  是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源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艺范”的表达,引来许多人的共鸣。

  而现在,老树、古井、袅袅炊烟……在一些地方,这些关于乡村的记忆,正在轰隆作响的推土机下,被千城一面的水泥楼房、柏油马路所取代。

  “我所理解的乡愁,就是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侗寨的吊脚楼间穿梭、玩耍;就是躺在小河边数星星、抓泥鳅。”来自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蒙兰凤代表说,“现在的开发建设动辄推山填水,乡村的环境没有了、味道没有了,也许不久以后,乡愁是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乡愁”无处安放,更尖锐地指出了当前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误区。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把农村变成城市,把农民变成市民,而是一种治国理政思维的华丽转身,还将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未来在满足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将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加关切人们的精神家园。”在来自郴州的瞿海代表看来,新型城镇化应该具有5个特征: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城乡一体,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产城融合,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四是差异化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五是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要注意保留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

  部分在湘全国政协委员说,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把历史和人文作为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纳入其中,以确保人们能带着传统进入现代,而绝不是怀着斩断乡愁的遗憾入住水泥森林。

  防止“半城镇化”,实现“人的城镇化”

  许多代表委员谈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家乡是再也回不去的乡村,工作的地方是永远也扎不下根的城市。

  一些代表委员说,长期以来,城镇化实际上是“土地的城镇化”,建宽马路、修大广场,而对城镇化主体的“人”,却关注甚少。如此造成的后果是,进城务工人员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农村,赚钱在城市、消费在农村,常年游离于城乡之间,“半城镇化”现象比较严重。

  朱建军委员认为,“人的城镇化”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市民,更是打破以户籍为藩篱的严格界限,使中国从一个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

  瞿海代表谈到,推进“人的城镇化”,需要综合性施措。最近,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两大举措,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衔接互换。这从制度层面上,基本解决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养老保障问题。那么接下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身份问题;二是就业问题。如果仅仅解决身份问题,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那么也很难在城里真正落下脚来;如果有稳定的工作,而身份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很多附着在身份上的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等,就很难平等地享受到。解决身份问题,关键是要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就业问题,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是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新型城镇化不能“贪大求洋”

  代表委员谈到,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以城市群带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张大方委员认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充分论证城市的发展规模,引导城乡统筹发展,不能一味追求建设超大型城市。

  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杂乱无章的城郊用地、任意肢解的城乡规划、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张大方一口气列举了城镇化建设中的诸多乱象。他说,不顾本地实际情况,置长远利益于不顾,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各地一窝蜂建设超大型“国际化大都市”,贪大求洋,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处在城市体系不同层次的大、中、小城市都有各自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张大方说,各个规模等级的城市都要有大的发展,它们的发展不应该是互相对立的,而应该是互为补充和联系的。

  瞿海代表用郴州“大十字”城镇群的建设作为例证。他说,这是一个立足郴州独特的山脉和水系,以城际交通干道为纽带,依托市城区和周边县城,吸引和带动周边众多小城镇而构成的山地型中小城镇群落。其空间布局像个十字,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大十字”城镇群。具体工作中,通过“组团式”发展,推进“交通同网、城镇同建、产业同兴、环境同治、城乡同筹”,力争到2020年城镇建区面积超过26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超过62%,把“大十字”区域建设成全省最开放最具发展活力、湘粤赣省际区域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镇群。

  瞿海说,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任何一个地方城镇群发展的模式,都不可能简单地在另一个地方进行复制,否则,就一定会是劳民伤财的、失败的城镇化。

  【延伸阅读】

  2001年省第八次党代会,湖南首次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从2002年以来,全省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47个百分点,成为近20年城镇化推进速度最快的时期。

  我省坚持大城市带动战略,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新路子。省会长沙全面推进三角洲-五合垸片区、南湖片区、湘江明珠片区、河西滨江新城片区、武广新站片区等“五大板块”的开发建设;株洲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湘潭产业项目加速向九华工业园、昭山示范园聚集。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湖南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引擎。 (本报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