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倒逼"湖南 调格局转方式,消灭湘江污染源
2013-10-23 06:38:3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爱平 李伟锋 孙振华] [责编:荆彩] 字体:【

  【个案】96.5%,湘钢工业废水循环利用领跑行业

  本报记者 唐爱平

  通讯员 邓华丽

  高耗能、高污染几乎已经成为国内钢铁企业的代名词。但是,这一切却在华菱湘钢悄然发生变化。

  作为一家生产区三面紧贴湘江的城市型钢铁生产企业,湘钢工业废水外排口均处在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位于湘潭市一、三饮用水厂上游,关系到湘潭及其下游的饮用水安全。

  秉承“碧水蓝天,绿色湘钢”的环保理念,这些年来,湘钢对工业废水处理投入一直没有间断过,相继实施了全干法熄焦、焦化废水改造、总排废水处理与回用等重点节水减排工程,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焦化酚氰废水治理,国内外公认治理难度大。为彻底根治焦化废水对湘江的污染,2010年,湘钢淘汰原有生物脱酚系统,投资5000万元,建成二级高效微生物处理及高级氧化絮凝深度处理工艺,废水达到一级排放水平。为彻底消除焦化废水污染,2011年下半年,湘钢又投资1700万元,实施焦化废水回用工程,用作高炉冲渣补充水,2011年12月成功实现了焦化废水零排放;同时,外排水口也由3个减为2个,全部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外排水质处于24小时严格监控之下。

  2010年至2013年,湘钢投资2亿元,先后淘汰了2号高炉、1号高炉煤气湿法洗涤工艺,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干法工艺,从生产源头上消除了煤气洗涤水污染,每年节水1000万吨,消除了高炉煤气洗涤水污染。

  为了减轻钢丝绳产生的废酸排放对水体造成的污染,2010年,湘钢引进新技术,投资1000万元,以废酸为原料,建成了一条生产聚合硫酸铁的生产线,既消除了污染,又实现了变废为宝。

  【记者手记】要啃的“硬骨头”还不少

  唐爱平

  湘江的污染史,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湘江两岸的产业发展史。

  湘江治理,离不开产业治理。

  这些年来,湖南在湘江沿岸产业结构调整上所花的力气不可谓不大,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关“小”力度空前,迄今为止,湘江流域关闭、退出、停产企业数以千计,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小企业从湘江岸边彻底消失;老工业区整体退出,新兴园区不断崛起;治污手段强硬,排污企业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然而,相对于老百姓的期望,转型的步伐还是太慢;转型过程中,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下来。

  正所谓积重难返,几十年累积的产业发展定势,并不是那么容易打破。在株洲清水塘,记者仍然能闻得到刺鼻的气味;株洲清水塘的整体搬迁,真正看得到效果的,也只有旗滨玻璃一家。采访中,株洲市经委的同志对记者说,对于一些大型企业去留问题,恐怕不是株洲能说了算的。

  也有企业反映,政府之手的作用没有很好的体现。早先政府提出要让化工企业退城入园,然而,去年作为“十大环保工程”提出的长株潭循环化工园,至今仍不见踪影。

  资金短缺则是各地反映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反映,污染企业治理工程上级补助资金不到15%,而项目前期经费和检查验收经费支出又很大,企业申报项目积极性不高;此外由于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比例小,地方财政难以承担项目资金缺口,如桂阳县雷坪矿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因此先后3次流标,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而一些新兴的环保企业,因技术问题,产品成本太高,市场开拓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不啃下转型中的这些硬骨头,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转型,湘江也难以真正治理到位。

  【微博互动】

  @牵着猫逛街的鱼:应该对湘江流域重点化工企业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该淘汰的必须淘汰,该转型升级的转型升级,规定用于环保、资源循环相关的投入费用必须占产能或收益的百分之多少。

  @罗一毛:重化企业必须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定期公布监测数据。主管部门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并向公众通报审核、处置情况。

  @布格子熊:化工厂排放的污染物都有哪些?什么特征?国家标准是多少?超标排放的话老百姓怎么举报、监督整改?要做知识普及,懂了才不怕,监督更有力!

  @花小狸爱做饭:必须严格处理排污量巨大的化工污染企业啊!关停淘汰、停产整顿什么的严格执行到位,拒绝拖拉!另外政府应该在政策上帮扶注重环境保护、污水科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有觉悟有责任感”的良心企业,打造行业标杆。

  @敢丫丫: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民间环保组织、环保志愿者等社会成员参与监督,建立化工企业与公众、当地政府的定期交流对话制度。

  @HN乔明明:提高科技在治污中的比重,降低能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不断削减污染负荷,开发绿色化工,实现重化企业生态化转型升级。

  (以上内容来自新浪湖南网友 本报记者 黄晓辉 整理)

  ●参与方式:您若看到湘江流域的污染现象,或有参与环保行动、保护湘江的意见建议,均可通过人民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平台,以“#保护湘江#+内容+@湖南日报”形式进行发布,我们将择优在本报刊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