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理性探讨 方有共识
2013-09-03 05:46:3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怀瑜] [责编:荆彩] 字体:【

  陈怀瑜

  最近,围绕年初“山东部分企业用高压泵深井排污”的传言,微博“山东环境”和微博认证为“免费午餐发起人、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的邓飞,在微博上进行了近6个小时的网上辩论,最终达成共识,并相约共同实地核查相关情况。(9月2日《中广新闻》)

  纵观网络,不乏理性声音,但网络谣言、随手转发、激情评论等亦比比皆是。在官民的网络对话中,官员表现雅量,民众展现风度,均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只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综合权衡的表达和诉求,才是建设性的批评方式。

  首先,官员要听得进“逆言”。谣言当然应予依法打击,但完全杜绝谣言和错误言论,并不现实——没人是完美无缺的,包括官员自身。对待群众的批评,应有宽容之心、包容胸怀。不能一听群众反对,就跳脚大怒,就与之“对垒”,甚至兴师问罪、秋后算账。只有认真倾听群众批评,以容忍和理解的心态去分析其原因、根源,走群众路线,为群众着想,才能化解矛盾,赢得理解和支持。

  网民同样有必要反思表达上的欠缺。若表达意见,发泄不满,仅仅“为批评而批评”,也凸显出少数网民自身素质的浅薄。社会需要依事实、凭依据、讲逻辑、合法理的冷静思考和建设性的表达与批评。激情指责有余,冷静思维不足,就会令个别言论失之偏颇,掩盖事实真相,错过最佳处理问题的环境与时机。

  打通官民互动交流、互解互谅的畅通渠道,是解决问题与矛盾的正途。这就要求政府官员“拜人民为师”,善于倾听潜于底层的“异质”声音,了解群众真实的困惑与诉求;及时回应群众的质疑——即使质疑并不一定准确。网民们也应在理性表达的基础上,秉持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国家利益综合平衡考量,找出更多交集,推动问题的深入解决,而不是只图一时发泄之快。

  政府欢迎批评,民众理性表达,才是全社会共同追求、互利双赢的最佳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