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成因探秘]谱写电汽传奇
2013-08-25 07:05:4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宇芬] [责编:彭彭] 字体:【

  谱写电汽传奇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成因探秘·产业篇

  本报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刘亚鹏

  

8月13日,株洲市南车株机,正在研制中的磁悬浮列车。本报记者 赵持 摄

  

8月15日,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长沙总装车间内,工人们在加紧完成全球首台煤矿斜井TBM。本报记者 赵持 摄

  本报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刘亚鹏

  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12年前,它连影子都没有。6年前,它开建全国首个电动汽车产业化基地。如今,它销量居全国前列。

  “总投资4亿元的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能力及产能提升项目,计划今年10月底完工并投产,预计年产值超过50亿元。”8月中旬,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申宇翔兴奋地告诉记者。

  这就是发生在株洲的一段传奇。在企业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力推的良性互动下,电动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向全国。自主创新成就了株洲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企业在政府创新目标的引领下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了创新主体的作用。这在我省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发展中起着标本示范的作用,值得借鉴。

  研发挤进“国家队”

  2001年春天,现为省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重大专项首席专家的郭淑英,作为中国南车株洲所的技术骨干到清华大学参加学术研讨。她偶然得知,科技部将电动汽车的研制作为国家“十五”期间“863”重大项目,正准备启动。此时离正式答辩只有几周时间了。

  身为机车牵引电机专家的郭淑英,飞快地闪过一个念头:这事我们也能做。“做电动汽车不过是把钢轮子换成橡皮轮子。”从专业的眼光看,电动汽车和电力机车的核心技术都是电机及电控技术。她当即决定,参与项目申报。

  那时,南车株洲所正式从事业型科研院所转变为科技先导型企业,刚满周岁。

  当夜以继日准备好的材料送到评审专家组面前时,扎实的技术储备、清晰的创新思路和举措获得一致认可。在专家组的实地考察中,其试验、生产和人才实力再次为其加分。南车株洲所因此成为以“准外行”身份跻身电动汽车研发国家队的“选手”,将“燃料电池客车——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两个“863”项目的研究重任揽在身上。

  其实,若是提起南车株洲所的历史,也就不难理解此举了。作为我国电力机车电传动技术的领军企业,株洲所被誉为中国机车车辆自主牵引系统的“母体”,开启了国产电力机车电力电子时代,掌控了现代机车车辆的“心脏”和“大脑”。虽然之前从未涉足电动汽车领域,但其技术实力足以涵盖其关键技术,一出手就是大家。

  投入亿元进军整车

  “钢轮子换成橡胶轮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费尽周折。

  “863”项目的关键零部件研制出来了,却没有很好的整车平台去验证,好不好光说不算数,得真枪实弹地跑呀。2007年,经过决策,株洲所联合多家企业成立控股子公司——南车时代电动汽车公司的同时,并购了一家客车企业,获得整车生产资质。

  当时也有一种讨巧的做法,就是“拼装”模式,只要电气系统和传统内燃机在车体内布置得下,就敢说自己具有生产能力。另一种是真正的平台模式,需要对汽车安全性、可靠性做深入研究,需要设计开发真正的电动汽车底盘和车身,投入当然大得多。

  南车时代电动选择了后者。一个耗资5000万元建成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检测实验室同期投入使用。“这在国内客车企业是设备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我们具有全国最好的研发检测手段。” 申宇翔对此颇为自豪。

  这个大手笔带来了超额回报。 多年来,南车时代电动公司连续承担了20余项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以及省重大专项,先后掌握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动力系统集成、电机电控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总成以及地面充电技术,形成了电动汽车全面技术解决能力,比同行始终技高一筹,成为我国首个核准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其研制的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结构简单,性价比高;双电机直联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可靠性高,操作舒适简便,节油效果突出。率先在国内推出的增程式客车更具有运营模式灵活,节能效果卓越的特色。多款车型屡次获得国内节能与新能源客车比赛冠军。

  政策利好做大“蛋糕”

  有了技术,市场在哪里?

  南车株洲所与株洲公交总公司开始了合作。2004年,双方合资成立了国内首家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公司,并携手开通了全国第二条、全省第一条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线。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送来了第一笔“大单”,让南车时代电动一炮打响,其研发的电驱动系统、充电机以及电池管理系统占据了100%的市场。随后,名声在外的南车时代电动再也没有缺席过重大节庆活动的绿色行动。

  但是,光靠节庆需求,电动汽车产业肯定长不大。

  从购买成本来说,燃油汽车比电动汽车划算。如果没有政府推动,前瞻性地着眼于环保与社会效益,电动汽车前期市场很难打开。

  我省及早谋划。省政府在2008年出台的《关于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2012年前,省、市财政每年共安排4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市场推广。

  2009年,重大转机来了。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决定在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运营经历,让长沙(株洲、湘潭)入围,可谓得“天时”。

  株洲市政府接着出台了《株洲市公交车电动化三年行动计划纲要》,明确3年内将中心城区所有公交车全部换成纯电动或混合动力车,着力打造“绿色公交”。自2010年起,连续两年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写入了该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其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并纳入政绩考核。“地利”也不缺。

  2011年9月,株洲城区39条线路的627台公交车全部置换成混合动力车,株洲成为全国首个电动公交城。长沙、湘潭、昆明等地陆续跟进。

  据统计,目前有3000多辆株洲制造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在国内多个城市运行,4000余台套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在全国服务,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30亿元,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今年还有望批量出口南美。

  电动车市场扩容的脚步越来越快。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已增加到25个,未来还将增加。按全国范围内50%的大中型公交客车计算,混合动力公交客车每年将有近300亿元的销售规模。

  申宇翔告诉记者,待南车时代电动二期工程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新能源客车整车10000台、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零部件20000套的生产能力,并将带动本省相关配套产业100亿元以上。

  到那时,株洲将会崛起一座新能源汽车城。

  【链接】

  打造“工程机械之都”

  长沙是全球重要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2010年,工程机械成为长沙第一个千亿产业,占到了整个长沙工业产值的近三分之一。预计到2015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产值将超过3000亿元。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为龙头的优势产业集群,是长沙工业发展史上第一张在世界范围内叫得响的名片。目前长沙共有规模主机企业30余家,各类型配套协作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主要生产12个大类、100多个小类、400多个型号规格的工程机械产品。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为代表的一批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企业异军突起,在混凝土泵车、起重机、压路机、静力压桩机等14个产品类别中构建强大竞争优势,占据了国际国内较大市场份额。

  长沙工程机械行业的制造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当中是领跑者。如中联重科的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101米混凝土泵车创造了世界纪录。三一重工的液压挖掘机占据全国销售榜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