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专题 > 长株潭现象解析 > 正文
厚植创新沃土·"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探秘·机制篇
2013-08-20 11:24:0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姚学文] [责编:黄晓辉] 字体:【

  厚植创新沃土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成因探秘·机制篇

  本报记者 姚学文

  

  6月8日,天河二号工程研究人员正在查看系统运行情况。(资料照片)何书远 摄

  

  8月13日,长沙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麓谷园区,技术人员在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调试水电站自动化控制设备。  本报记者 徐行 摄

  本报记者 姚学文

  6月17日,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2013国际超级计算大会上,正式发布了第41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由国防科大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这是继2010年11月,“天河一号”以每秒4.7千万亿次的峰值速度登上超算世界之巅后,“中国速度”再次位列世界第一。

  “中国速度”来自长株潭,来自这一生机勃勃的自主创新核心区域。

  在长株潭,领先世界的科研成果还有很多: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以上的超级杂交稻,肝炎、性病等传染病系列诊断试剂,水利水电无人监控系统,“神十”用传感器和特种电缆,“蛟龙”号岩芯取样器等等。

  2007年以来,我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600多项,其中70%以上诞生在长株潭这块沃土上:以长株潭3个国家高新区为依托的长株潭沿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实现了全省60%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增长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涌现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一批世界级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

  骄人科研业绩的背后,是新机制带来的推力,是新体制营造的活力,是新理念引领的魔力。厚植创新沃土,产出自然精彩!

  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入股,“股”活科技,创新舞台更宽广

  2009年9月29日,这是中南大学科研人员记忆深刻的日子。这一天,以该校科技成果入股组建的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小板上市。这也是该校继山河智能之后,第二家以科技成果入股组建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标志该校科技成果市场化迈出了新的步伐。

  和全国所有高校、科研院所一样,中南大学科技市场化之路并不平坦。以往,该校的科研是封闭式的,科研的评价标准是以发表的论文、获奖的多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为改变这一状况,2000年,中南大学出台新规:技术类无形资产入股时,作价总额70%的股份给予无形资产的直接贡献者;结余横向科研经费入股科技型公司时,课题组成员持股70%。在全国率先推出“两个70%”,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激情。

  这给我省和长株潭的决策者,提供了样板,相继被引入省里和市里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当中。“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入股,占股比例最高可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成果持有单位最高可以从技术转让所得的净收入中提取70%的比例,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与此同时,还出台一系列激励科研新政,鼓励科技成果向农村和中小企业转移。2012年,全省安排了1亿元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长株潭三市都制定了配套政策。

  随着科研工作市场机制逐步建立,面向市场慢慢成为全省、特别是长株潭科研工作的新思维、新习惯。“这样舞台更加宽广,机制更加灵活。”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刘铁兵,谈起科研工作市场化机制建立的意义和作用时如是说。

  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科研成果不再躺在柜子里

  7月初,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传来喜讯,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早期宫颈癌诊断试剂,正式通过审查,获得产品认证证书。这也是该公司成立不到5年时间获得的第51个产品证书。

  计划经济条件下,科研投入的对象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科研投入极其有限;各科研机构和高校均在封闭状态开展科研,科研成果转化率极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80%的科研成果不能得到转化,只能躺在柜子里。”省科技厅总工程师姜郁文介绍。

  为改变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近年来,我省特别是长株潭,积极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探索多种协同创新新模式。既有围绕产业技术链,组成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又有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资源共建企业研发中心。还有企业以委托研发方式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或者与高校、院所以项目技术为纽带,共同组建开发实体,转化科技成果等。比如,三一重工在中南大学建立了“三一研究院”,湘潭电机在湖南大学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通过政策的引导,企业纷纷加大科研投入。专门研发水利水电远程监控技术的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在科研的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4.6%。2007年起,华自科技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诸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水电站远程监控和节能减排课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填补我国中小水利水电在远程监控和节能减排上的技术空白,相关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在研发的投入,达到年销售收入的20%。而专门从事3D打印技术研发的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在科研上的投入,达到数千万元。

  “协同创新,既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又可以发挥合力作用,往往可以起到与单独作战不同的效应。”省科技厅厅长彭国甫说。

  链接

  一系列政策激励自主创新

  ●2008年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

  ●2012年全国第一个出台创新型省市建设纲要——《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明确创新型湖南,是以科技创新为主体、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社会协同创新;提出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201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发展政策文件,如《关于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的意见》、《长株潭国家高新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实施办法》、《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企业科技特派专家行动计划”的意见》等等,激发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活力。

  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保障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知识资本化、成果股份化”,在全国率先实行两个70%的政策。

  ●创新科技项目立项和奖励评价机制,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价值导向,突出标志性成果产出、转化及产业化的最终目标。

  ●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在长株潭国家高新区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

  ●创新科技计划管理模式,建立科技重大专项“四评三审”立项制度和“两条线”监管模式,全国首创对科技重大专项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建立创新型企业科技政策联络员制度等等。

  ●在创新权益保护上,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支持机制等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激发各创新主体的活力。

  短评

  机制决定活力

  姚学文

  同样一个人,同样一所高校,同样一个科研部门。中南大学的何清华教授,50岁还是“一穷二白”。1999年至今,短短10余年,何教授不仅个人富了,更重要的是催生了“山河智能”这家世界知名的工程机械企业,还和其他企业一起成就了长沙“工程机械之都”的美名。带来这一变化的,是改革,是机制的创新。

  机制决定活力。机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时刻发挥着作用。有什么样的机制,就会有什么样的动力,就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潜力。长株潭的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充分证明,科技创新贵在机制。

  推动机制创新,就要根据社会需求和时代变化,不断探索和建立新的机制。当前,必须建立以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和农村为主体,由政府组织和全社会共同推动,以追求科技创新为内在动力的新机制。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使企业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实现产学研结合,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协同创新,显得特别重要。长株潭科技创新的探索,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