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首个干旱橙色预警发布 16县市达特旱等级
2013-07-29 21:14:2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月桂] [责编:彭彭] 字体:【

  娄底启动抗旱三级应急响应

  已解决16.2万受旱人口饮水困难

  本报7月29日(记者 贺威 通讯员 廖鹤松)今天,涟源市3000多名群众工作队员携简单生活用品,开始驻村与村民同吃同住一起抗旱。自7月26日,娄底市将抗旱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以来,全市共有12万多人奋战在抗旱一线。

  旱情发生后,娄底各级党委、政府把抗旱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保障人饮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一工作重点。7月26日15时,全市范围内将抗旱应急响应等级由四级升至三级。全市全力开展渠道的清淤堵漏和渠道维修工作,发动群众打井淘凼,广泛广辟水源,采取科学可行的抗旱措施等办法,确保农业丰收和人畜饮水供给。

  目前,全市已解决16.2万受旱人口饮水困难,7.35万大牲畜饮水得到保障,解决15.6万亩受旱农作物灌溉用水。

  湘阴干群抗旱保苗

  本报7月29日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易和平)连日来,湘阴全县共有2万多干群奋战在旱情一线,积极抗旱保苗,确保全年粮食增产。

  今年6月份来降雨量严重偏少,加之持续晴热高温天气,使湘阴全县57.56万亩耕地不同程度受旱。山丘区乡镇尤为严峻,东塘、三塘、长康、樟树等8个乡镇因水源紧缺,导致15万多亩农田灌溉水源紧缺,8000多亩已插晚稻干枯开裂,近2000多亩农田因无水耕种而无法插播。旱情发生后,该县县委书记田自力、县长黎作凤第一时间深入受旱严重村组察看旱情,部署抗旱自救工作。包山丘区的各级领导和技术干部迅速奔赴各自责任区,深入抗旱第一线,落实抗旱措施。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秋作物的浇灌和田间管理工作;农机、电力等部门积极协调抗旱机械,保障电力、油料供应,确保抗旱保苗工作顺利进行;截至29日,该县共投入劳力22000多人、干部1200多人,出动内燃机2120台、9680马力,提灌设备630套,启动抗旱机埠1300处、2.3万千瓦,疏浚渠道150公里。

  自力更生渡难关

  ——城步县蒋坊乡抗旱见闻

  本报记者 蒋剑平 戴勤 通讯员 严钦龙

  60多户村民挑水保苗

  7月27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城步苗族自治县蒋坊乡彬昌村2、7组,见路边小井旁,一拨拨人在取水,然后挑到300米远的山脚灌溉农田。为避开白天毒辣的太阳,村民们每天挑水是上午赶早、下午赶晚。记者到达前,他们已取水1个多小时。

  彬昌村秘书唐时丰告诉记者,群众自发抗旱积极性很高。山脚下一些田吃不到抽水机抽的水,每天有60多户村民就挑水保苗,已连续挑了10来天。由于青壮年劳力基本外出做事,挑水的大多是妇女、老人,也有暑假回家的大中学生。

  记者随挑水村民走了一个来回,花了约20分钟,背上湿透了。挑水救禾的苦和累,可以想见。

  据了解,每个村民每天与家人大约要轮流挑3小时水。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下,一桶桶滴着汗水的井水,源源不断滋润着山脚下70来亩焦渴的田土,保证了中稻顺利孕穗和灌浆。

  老党员垫资解决饮水难

  烈日持续炙烤着大地,不仅危及农田,也影响到农村饮用水供应。

  铺头村11组的自来水蓄水池建在山上,是上个世纪修建的。由于年深日久,已多处破损,影响蓄水。今年旱情严重,山溪水大为减少,蓄水池又出问题,村民生活用水紧张起来。该组老党员张怡典得知情况,主动垫资近1000元,购买水泥等材料,及时组织人员修补、加固蓄水池,解决了全组近200人的饮水难题。

  鹤城区为抗旱群众送油卡

  本报7月29日讯(记者 肖军 通讯员 郭飞 舒畅 杨月娥)7月29日,骄阳似火。怀化市鹤城区委书记熊安台带领一支抗旱小分队,先后到盈口乡朱溪村、河西街道白岩村与四方坪村,帮助群众抗灾,并送去了5万元抗旱用油卡。

  自6月下旬以来,鹤城区出现严重干旱。为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该区由区领导带队,从水利、林业、农业、农机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70多支抗旱小分队,分赴旱情严重的黄金坳、芦坪、盈口、河西等乡镇(街道)。盈口乡潭口村的水库由于水位下降,水面低于取水口,抽水机抽不到水,抗旱小分队采取措施,通过延长进出水管、分段加装增压泵等方式,使该村地势较高的农田、菜地得到灌溉。区农机局的抗旱小分队先后出动200多人次,免费安装、维修农机具50余台套,抢修水泵26台套,安装水管6000多米,为受灾群众挽回损失100多万元。

  新宁人工增雨蓄势待发

  本报7月29日讯(记者 戴勤 蒋剑平 通讯员 杨坚 李琦 徐平香)截至7月28日,新宁县已调运人工增雨三七高炮弹520发、增雨火箭弹16枚,和高炮、火箭炮一起进驻炮点,蓄势待发。将在金石、白沙、高桥、安山等7个重点农业生产区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人工增雨作业,以最大限度缓解旱情,减轻旱灾危害。

  自6月以来,新宁县一直晴热高温无雨。据初步统计,全县有73.3万亩农作物受旱,因旱造成1.56万人、近1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面对严峻旱情,新宁县及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县四大家班子成员深入包联镇、村,靠前指挥,组织协调抗旱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投入抗旱工作中。目前,全县投入抗旱人员达17.3万人、资金2050万元、设备3.46台套。

  零陵:抽水电费政府“买单”

  本报7月29日讯(记者 唐善理 通讯员 龙华国 杨万里)7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永州市零陵区接履桥镇上木井村,一场“激烈”的抗旱“抢水”场面映入眼帘:该村10多名村民从水渠里取水,有的用机抽,有的用水车车,有的用桶挑。种田大户蒋小军说,他从昨晩半夜到现在,用5台抽水机,总长1000多米的水管,向上通过5级提水,才将水抽到6坵高岸田里,确保住4亩多迟熟早稻用上最后一次“灌浆水”。为保证村民用水,接履桥镇里从镇财政挤岀10万元,对电排抽水抗旱救禾苗的电费以及电排维修费等由政府“买单”。

  面对干旱,零陵区委、区政府组织机关干部进驻全区506个村和140余个重旱小组,帮助找水源、寻水路、筹资金、化矛盾、解难题,全力以赴帮助干旱重点村组抗旱保丰收。截止目前,该区共派岀60余名农机、农电技师,帮助农民维修电排电机23座,帮助农民开挖水井70多口,落实抗旱资金800余万元,7.5万亩受旱农作物得到有效灌溉。

  麻阳农综项目抗旱显威

  灌溉稻田10余万亩

  本报7月29日讯(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雷国荣 张芳)7月29日,麻阳苗族自治县舒家村乡舒家村村3座排灌站电机轰鸣,一股股清泉通过衬砌渠道灌入稻田。看着自家“喝”足了水的禾苗长势不错,村民舒社平高兴地说:“今年遇到大旱,但有了排灌站,村里大部分稻田没受影响。”

  去年,麻阳在舒家村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修建了3座排灌站和3.6公里衬砌渠道。这次天旱,村里安排专人抽水灌溉,灌溉稻田650亩,全村355户农户有306户受益。

  为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今年来,麻阳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治理生态环境相结合,多渠道筹措资金,建成了一批高标准排灌渠道、溪堰坝,同时维修山塘、水库,添置电排设备,有效增加了旱涝保收系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县共在17个乡镇135个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1个,修建排灌站54座,衬砌渠道596.29公里,建拦河坝54座,营造水土保护林5.94万亩。在这次抗旱中,农综项目发挥了威力,已灌溉稻田10.9万多亩,4.13万农户受益。

  “我这100亩水稻有救了!”

  本报记者 张新国 通讯员 唐世日 马昌飞 邓倩

  “水渠疏通了,我这100亩水稻有救了!”7月29日,江华瑶族自治县桥头铺镇下刘家塘村村民唐勇看着水汩汩流进稻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唐勇是江华的种粮大户。他今年种植水稻200多亩,因连续高温导致近一半水稻受灾,眼下水稻大部分正处于灌浆的关键时期,如果十天半个月内不下雨,或者近期内没有新的水源,这将意味着他上百亩水稻颗粒无收。

  “我们今天的碰头会就是看看有什么方法帮助他,帮助村民将损失降到最低。”7月25日上午11时,桥头铺刘家塘村“抗旱”碰头会正在进行。

  “听说,他已经进行抽水自救了。”

  “抽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要帮他找水源。”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碰头会变成了诸葛亮会。

  “其实,下刘家塘还是有水源的,正常年成都没有受到干旱,可能是灌溉水渠长年不疏导致水渠中、下游严重被堵塞了,自然水引不到田里。”镇长李少军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赞成,刘家塘村的抗旱的关键是要疏通水渠。今天下午,镇干部自备锄头、铁锹等工具,帮助下刘家村疏通水渠。”镇党委书记杨文勇果断做出安排。

  当天下午3时不到,干部们顶着炎炎烈日,来到下刘家塘村农田灌溉水渠。他们分工合作,有的扯除水渠中的杂草,有的挥舞铁锹清理着水渠中的淤泥。一些村民看到镇干部冒着酷暑前来帮助他们清渠抗旱,也纷纷自发地从家里带来铁锹、锄头一起加入到了疏通水渠中来。

  经过半天的辛勤劳作,这条贯穿全村约3.5公里长的水渠终于全部疏通。据了解,这条水渠是全村农田灌溉的大动脉,全面疏通后,解决了村里400多亩稻田的灌溉问题。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