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热浪袭三湘 高温晒作风
2013-07-14 22:38:2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沙兆华 陈惠芳 李伟锋 胡宇芬 易春] [责编:黄晓辉] 字体:【

年年有“鱼”

——“宋玉村日记”之一

  本报记者 陈惠芳

  7月14日,星期日,晴

  今天是初伏的第二天。“双抢”已进入尾声。高温持续,白晃晃的阳光照射在宋玉村的田野上。

  “走!我们看看黄花鱼养殖基地去。”临澧县望城乡党委书记刘金国说。对于乡村干部,没有节假日,也没有寒暑。

  宋玉村是一个有名的村庄,以与屈原齐名的宋玉命名。宋玉曾在宋玉村一带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1700余年前诞生的《黄花鱼儿歌》,还在临澧广为流传。歌曰“年年四月菜花黄,黄花鱼儿朝宋王。花开鱼儿来,花谢鱼儿去。只道朝宋王,谁知朝宋玉。”

  宋玉是一大品牌,黄花鱼也是。刘金国说,宋玉村打的就是“黄花鱼品牌”。5月份,宋玉村挂起了黄花鱼养殖基地的牌子,带头的是养了30年的“鱼王”马云祖。

  离养殖基地不远,是宋玉村村部。村支两委“交叉任职”,只有3个人,很精干。村支书马显清说:“宋玉村的耕地主要是水田,种双季稻。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水产养殖。”

  “半个月没有下雨了。这里缺水吗?农田灌溉与水产养殖,会不会出现争水的矛盾?”记者最关心这个问题。

  马显清告诉记者,乡里有一座中型水库——同欢水库,可以保证灌溉。马云祖那边自己解决了水源。“马云祖刚开始养殖鱼苗时,经验不足,跟周边的村民发生过一些用水矛盾。我们都及时协调好了。”

  走进黄花鱼养殖基地,一个乌黑、壮实的汉子出现在记者面前。他就是50岁的马云祖。

  “跟村民不争水吧?”记者关心的还是这个。

  “没问题。我们打了一口50米深的井,地下水多的是。”马云祖说。峪溪河与沙溪河就在宋玉村境内汇入澧水的一级支流道水。

  “水井的水质化验了吗?”刘金国问。马云祖说没有。

  “要化验啊。养鱼苗,水质要求高。”刘金国补充了一句。

  其实,马云祖不光养黄花鱼,还养黄顙鱼。黄顙鱼一年孵化幼苗4亿尾。今年,黄花鱼刚开始养殖,已孵化幼苗30万尾,一年可以孵化2亿尾。

  室内孵化鱼苗,技术含量高。养了30年的鱼,马云祖成了一方技术权威。鱼苗销往湖北、重庆、贵州、江西和本省大部分市州,还带动了周边一些养殖户。

  刘金国坦言,马云祖养鱼,要乡里支持多少钱,一下子做不到。主要是服务。

  350亩堰塘涉及3个村、本村8个组,要协调好关系。有的村民提出,物价上涨,是不是当年合同上的租金也要调高一点?资金周转不过来,乡政府能否出面贷一点款?鱼苗销售市场的动态、价格如何?乡村干部围着马云祖转,帮他想办法。

  “政策支持是最大的支持。精神鼓励是最大的鼓励。”马云祖说。1983年开始养草鱼、青鱼这些“家鱼”的马云祖,1994年养甲鱼。几年后遭遇市场下滑,亏了60万元。那段时间,他灰心丧气,发誓不再养鱼了。是马显清陪着他。半夜三更也陪。马云祖精神振作了。2005年开始养黄顙鱼。

  2012年初,从佘市桥镇调任望城乡党委书记的刘金国,就选择宋玉村作为驻点村,马云祖这里来得最多。

  “加大黄花鱼养殖规模,我支持。我要特别提醒,养殖户的技术很重要啊。县里、乡里要扎扎实实加强培训。技术不过关,孵化不出鱼苗。鱼苗体质差,卖不出去,就成大问题了。”马云祖对刘金国、马显清说。

  穿行在堰塘之间,所有的人都汗湿了。“明年,我要设立3个技术专管,分工合作。养黄花鱼的,养黄顙鱼的,养甲鱼的,各显神通。我当技术总监。”马云祖说。

  “要乡里出面的,找我。”刘金国右手握着马云祖的手,左手刮掉了脸上的汗。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