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长沙人,请口下留情
2013-06-26 22:06:5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金雨] [责编:荆彩] 字体:【

  欧阳金雨

  进入盛夏,又到了长沙人吃“口味蛇”的季节。据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日前提供的数据表明,平均每天有10吨以上的蛇被端上长沙人的餐桌,且三分之二为野生蛇类。(6月26日《长沙晚报》)

  很难想象,这是怎样一番场面。这样一则黑色、恐怖的新闻,不禁让人联想起广西玉林前不久举行的“狗肉荔枝节”。那充满血腥味的杀狗场面,引发舆论呈一边倒式的声讨。

  在整个食物链中,每种动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蛇是保护山林田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在过度消耗野生蛇资源后,必然造成田鼠的泛滥;而为了灭鼠,人们又会把大量老鼠药投向田间河滩,直接恶化土壤和水资源,最终恶化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如此的恶性循环,那些一饱口福的食客想必不会不知道。

  认识上的误区和商家别有用心的推介,是造成大量野生动物沦为食材的直接诱因。比如吃蛇,无非是认为蛇有滋补作用。值得寻味的是,文化程度越高,持这种看法的人就越多,尤其是受一些美容广告的刺激,使得一些本来怕蛇的女士也开始大胆尝试,使吃蛇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爱吃、敢吃,是长沙人的一大特点——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乃至地里钻的,统统敢端上餐桌。眼下,随便到哪个菜市场走一圈,都不难找到野生蛇类、青蛙的踪迹。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但无节制膨胀的欲望,催生出畸形的消费观念。

  自然万物皆入味,本身就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十年前,一场不期而至的“非典”,让人们对暴殄天物之害有了痛彻心扉的理解,意识到无节制的口腹之欲,将会带来怎样的灾难性后果。但现在看来,不少人就是不长记性,伤疤刚好就忘了痛。

  当下,如何倡导“绿色餐桌”,在满足人们大快朵颐的饮食需求和减少血腥杀戮之间寻得平衡,不仅是为那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留条活路,更重要的是为人类的明天预留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