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传承人平均年龄65 非遗面临"人亡艺绝"
2013-06-22 21:49:0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责编:彭彭] 字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堪称各个领域的“国宝”,湖南获评的76位国家级传承人中,已有8位先后离世——

  非遗面临“人亡艺绝”困境

  本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胡敏

  6月6日,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全国有60位传承人获奖,包括湖南的祁剧代表性传承人刘登雄。这一奖项,旨在表彰为非遗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传承人。

  “薪传”,意即薪火相传。非遗的传承中,传承人可谓核心。而传承人尤其是国家级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对其实施抢救性保护、避免“人亡艺绝”,刻不容缓。

  8位国家级传承人离世

  自古沿袭下来的非遗,全凭传承人一代一代的口传心授。这些传承人,如人类传统文明的“活化石”,堪称不可复制的“国宝”。他们是传统文明在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中,不可多得的还承袭了更多传统基因的一代。

  从2007年至今,文化部共公布了4批国家级传承人名单,湖南有76位。然而遗憾的是,滩头年画的钟海仙和李咸陆、宝庆竹刻的曾剑潭、土家族打溜子的罗仕碧、土家族茅古斯舞的彭英威、侗族傩戏的龙子明、辰州傩戏的李福国、踏虎凿花的邓兴隆等8位,已先后离世。

  “这是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也是无可换回的自然规律。”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孙文辉表示。

  如他所说,国家级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在文化部2012年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传承人中,湖南共有21人入选,60岁以上的占16人,60岁以下的仅5人。其中,古丈县土家族哭嫁歌传承人彭祖秀生于1931,是年龄最大的。此外,桑植仗鼓舞传承人钟会龙、芷江孽龙传承人田宗林、滩头年画传承人高腊梅都已80岁。

  据省非遗中心的统计,全省的国家级传承人,平均年龄约65岁,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40多岁。

  非遗领域的重大损失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级传承人,他们掌握着一些常人没有的技艺,是非遗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

  已离世的8位传承人,分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和邵阳,3地的非遗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认为,是非遗项目的重大损失,部分技艺也随之而去。

  “在怀化、自治州一带,辰州傩戏很有影响,以李福国为首的傩戏团,经常应邀到周边县市演出。”怀化市非遗中心负责人贺一帆表示,李福国是辰州傩戏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这个项目没有省级传承人,他一去世,便形成了空白,没有人来补缺。

  而对于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茅古斯舞、踏虎凿花,自治州非遗中心主任周荣表示,这3个项目在湘西广泛流传,不会因为他们的去世而失传。但是,由于他们曾是各自领域的出类拔萃者,对于项目的发展传承还是有一定影响。而且,后辈能否达到他们的高度,还有待观察。

  日渐式微的滩头年画,是湖南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国家级传承人钟海仙和李咸陆相继离世,相当于坍塌了两根梁柱。好在去年钟海仙的妻子高腊梅获评国家级传承人,使这一濒危项目再次有了领头人。

  如何保护好“国宝”

  2008年起,国家每年给予国家级传承人1万元补助资金,资助其用于项目保护和传承工作。尽管如此,传承人老龄化日益成为困扰非遗传承发展的突出问题。

  近些年,各地越来越重视抢救整理非遗项目的相关资料。孙文辉建议,对濒危项目,要进一步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以录音、录像、图书等方式,尽快整理出一批资料。同时,政府要为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提供场所。

  目前,非遗的国家、省、市、县4级保护体系逐渐建立,但是传承人的结构还比较脆弱。申报传承人,采用的是逐级申报制度,即要申报国家级传承人,首先必须是省级传承人。周荣表示,由于有些项目梯队建设不完善,一旦国家级传承人去世,无人递补,将影响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在日本、韩国这些非遗保护较好的国家,每项非遗都有专家进行跟踪性研究,一对一想方设法使其保存并传衍。有专家认为,每一项非遗都弥足珍贵,其传承面对各自不同的现实问题,政府作为文化遗产的第一保护人。我们是否可借鉴日韩的经验,组织专家参与每一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