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且让考生“沉思状”迈过青春门槛
2013-06-10 21:57:2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舒圣祥] [责编:彭彭] 字体:【

  且让考生“沉思状”迈过青春门槛

  舒圣祥

  和往年一样,高考作文总是那样吸引公众眼球。

  今年的作文题,除天津卷是“×而知之”的命题作文外,几乎都是材料作文。全国卷的“同学关系”,湖南卷的“我愿意”,浙江卷的“看青春”,四川卷的“过一个平衡的生活”,上海卷的“更重要的事”,新课标卷的“经验与勇气”,辽宁卷的“沙子与珍珠”,重庆卷的“大豆与豆腐”,湖北卷的“方与圆”……这些作文题,着重考核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平日不习惯“作沉思状”,没有读过几本课外书,没有想过几个哲理问题,很难写好这类作文。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作文中释放积极价值和正能量,本就是文学和文化的重要使命。在一个暂时未开设思辨课程的国家,通过高考作文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平时多做些思辨训练,其实也挺好。想想看,一大群学生坐在教室里讨论所谓哲学、所谓人生的问题,那不就是素质教育应有的学习场景吗?

  “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据说这些是参加法国高考的考生曾经面对的作文题。相比之下,他们的作文题似乎更注重思辨。

  崇尚思考,读书如此,作文亦应如此。在生活化和多元化的视野下,在今年高考作文题面前,学生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必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让考生们学着思考看起来暂时“不着边际”的问题,迈过高考这道青春门槛,这没有什么不好,即便是“故作沉思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