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拯救“长沙弹词”
2013-06-07 21:35:5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薇] [责编:荆彩] 字体:【

  这是一场展览,也是一次救助;这是往昔记忆,也是眼前现实;走进这座“有声博物馆”,你不仅能聆听到原计原味的正宗长沙老腔调,还将知晓“长沙弹词·老长沙腔调戏曲展”幕后那鲜为人知的故事 ——

  拯救“长沙弹词”

  本报记者 陈薇

  6月6日,随着曲本、道具、乐器、服饰、光碟、戏票、照片等展品的陆续进场,凌琳绷紧的神经稍许放松了些,此时,距离6月8日“长沙弹词·老长沙腔调戏曲展”正式开展已不到2天时间。

  “原本我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救助,没想到后来会演变成一场颇具规模的展览,事情的发展出乎我的意料。”“长沙弹词·老长沙腔调戏曲展”策展人凌琳说。

  接到大兵求助,救助“弹词老人”

  凌琳是全国第一家公益慈善电视媒体——湖南公共频道“帮助直通车”栏目的“帮女郎”。5月24日,她接到著名相声演员大兵的求助,请求帮助他的师父,有着“长沙弹词活化石”美誉的彭延坤老人。近段时间因严重的心脏病,彭延坤已经第5次住进了医院,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老人生命垂危。

  凌琳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想借助栏目的力量为彭延坤筹集治疗所需的医药费。然而,随着事情的深入,凌琳改变了她的初衷。“我印象中的彭老一直是个积极乐观的人,但是,当躺在医院病床上的他流着眼泪说出‘莫让弹词恨白头’的心声时,我的心情无法平静。那时,我就在想,这不应该仅仅只是募捐而已。”眼前这位虚弱的老人,肩负着一脉传承长沙弹词的重任。

  现年76岁高龄的彭延坤先生是我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从艺60多年来,他继承和发扬了长沙弹词,将湘剧、花鼓调、丝弦小调、黄梅戏、京剧的一些唱腔融入说唱中,自称一派;他博采众长,在长沙弹词平腔、欢腔、柔腔、悲腔、怒腔、神仙腔等基础上,自创“滥腔”,使得长沙弹词韵味更为深长,其作品《三湘英雄传》、《宝钗记》、《游长沙》等深受群众喜爱。

  古老曲种后继无人,“长沙弹词”濒危

  长沙弹词从古至今一直采用艺人个体收徒、口传心授的方法来传承其艺术。多年来,彭延坤也收了一些口传心授的徒弟,一心想把自己的艺术传承后人,湖南著名单人锣鼓表演说唱艺术家李迪辉,全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大兵等都是其徒弟。然而,长沙弹词却面临着“后继无人、青黄不接”的现状。

  原因有几点:其一,听众断层。随着社会发展,娱乐方式多样化,广大文化娱乐受众特别是年轻人,早已没有品茶听书的习惯;其二,市场萎缩。20世纪80年代,长沙还保留着近10个书场,活跃着40余位艺人。而现在,长沙弹词仅仅是在长沙坡子街火宫殿举办庙会时偶尔上演一些曲目;其三,“传承者”难寻。彭延昆收徒要求严格,能达到他理想水平的徒弟不多,而大多数徒弟最终也没有从事长沙弹词这门艺术。

  为了让湖南这一古老曲种能更好地传承、抢救和保护,彭延坤积极投身“长沙弹词”的收集、整理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之中。2009年,长沙弹词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因身体缘故,彭延坤整理资料的进度缓慢。目前其家中尚存有传统曲目腹本两千多万言,已记录成文本和录音曲目的不过3%左右;由其整理、创新的“长沙弹词”音乐九板八腔、方言十三辙和十八套曲及现场编唱的公式等都亟待挖掘、整理;文字和音像保存方面也有大量工作亟待做。

  作为长沙弹词目前唯一的传承人,担心长沙弹词会随着自己的离去而消失,这成为彭延坤老人现在最大的“心病”。

  展览规模扩大,“志愿队伍”来帮忙

  既要帮彭延坤筹集医药费,同时也要抢救长沙弹词。与栏目组领导商议后,凌琳决定为彭延坤老人办一小型个展,展品即是彭延坤平时弹词用的乐器、曲本、光盘、影像、获奖证书等家中物件,徒弟大兵也欣然同意。

  然而,事情再次发生变化。审批活动方案的相关部门表示,政府将给予一定支持,并希望能将展览的主题、影响做大,展览开幕时间定在6月8日的“文化遗产日”,展览地点是长沙市简牍博物馆。凌琳回忆,“当我走进那将近500平方的展厅时,有点傻眼了,这么大的展厅,仅仅彭老家里的那点物品肯定是不够的。”

  而此时。距离开展时间不到一个星期,事情变得有点棘手了。经多番商议,该展览在展示长沙弹词历史、弹词老人彭延坤艺术的同时,原来老长沙街角小舞台的花鼓戏,小剧场的湘剧,甚至巷尾叫卖的吆喝声都被“请”进来,展览主题最终确定为“长沙弹词·老长沙腔调戏曲展”。

  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纷纷过来帮忙,其中一部分是来自“湖南知青网”的老知青,他们很愿意为长沙弹词和彭延昆老人献计献力。当初空空的展厅在众人通力合作下,变得琳琅满目起来。除了声音、影像,与老长沙有关的生活照片、曲艺乐器、服饰、道具、戏票等实物,以及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发展基地、专题博物馆等资料都被作为展品展出,展厅还以老长沙街景、茶馆、戏曲舞台为元素,陈设八仙桌、条凳及相关茶具,还有小型表演舞台可以现场进行长沙弹词、花鼓等曲艺表演。据悉,展览开幕当天还将举行慈善拍卖会,拍卖所得款项用作彭延坤的医院治疗费用。

  “任何言语都已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激,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志愿者的帮助,这个展览是无法完成的。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有声’的大型公益展览,能让更多人了解‘长沙弹词’这门艺术,关注‘弹词老人’彭延坤。”

  这是凌琳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心愿。

  链接:流年档案

  长沙弹词曾是城市宠儿。

  清同治年间 长沙弹词形成,最初的表演形式是以鼓板唱道情。

  1904年 长沙辟为商埠,茶铺茶馆居全省之首,弹词流行。

  1920年代 长沙弹词艺人周寿云、舒三和等进入茶馆茶社“坐棚”说书。

  1940年后 弹词艺人在火宫殿搭棚演出,1940年后,设有3个书棚,可容纳200余听众。

  1950年代 正式定名为“长沙弹词”。

  2006年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长沙弹词成功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 长沙弹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彭延坤成项目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