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湘江评论》旧址成厨房,谁的悲哀?
2013-05-30 21:58:05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罗真如

  日前,网友“悠然拿铁”在星辰在线社区发帖:“文物《湘江评论》旧址成了茶餐厅厨房”,称长沙芙蓉区白果园巷33号,这处《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内堆满了菜和各种厨房用具。后经记者调查,此处餐馆已经开了好几年,其在解放初期就被一个私人老板买下了产权,辖区单位只是起到对文物点的维护作用。

  前不久,成龙借微博透露,想把自己收藏的价值数亿港币的10处徽派古建筑捐给新加坡,此事一出,立即招来一片反对声,众多湖南网友惊呼:文物不能流失。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关心远方,却对身边视而不见。折射到当下文物保护上,恐怕正是如此。很多人为成龙的无奈之举而愤愤不平,对于身边的历史遗存却听任其自行消亡。

  作为一份杂志,尽管《湘江评论》只出版了4期便遭到军阀政权查封,但它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上有着无法淡忘的地位。当年,这份杂志的创刊号寄到北京后,李大钊便认为这是全国最有份量、见解最深的刊物;《湘江评论》第2期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分析辛亥革命的教训,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指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办法在于民众的大联合。在中共历史上,毛泽东的这篇文章,被看作是最早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妥善保护好《湘江评论》这一旧址,是对执政党自身历史的敬重。

  城市绝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积;记忆赋予城市以灵魂,记忆是一座城市厚重历史的标记。

  保留这种记忆,就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在法国巴黎,有众多名人故居等建筑,但其中极少对外开放,一般都是政府在墙外挂一个牌子,显示某某在某一个年代在此居住或工作过,这已足以令巴黎人自豪。

  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理应保护好《湘江评论》旧址这类的历史遗存。这是对先人的记念,也是对后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