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出版大国和阅读小国的悲哀
2013-05-03 21:31:2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姜伯静] [责编:黄晓辉] 字体:【

出版大国和阅读小国的悲哀

  姜伯静

  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里描写过两个奇特的国家,一个叫“大人国”,一个叫“小人国”,那终究是虚构的童话。但现在,我突然发现身边就存在着比“大人国”和“小人国”还要奇特的现象。因为我们竟然身兼出版大国和阅读小国这两个有些矛盾的身份。

  何谓阅读小国?《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称,1999年,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曾高达60.4%,到2005年,仅为48.7%。近两年,虽然国民图书阅读率一直保持着缓慢增长态势,但与十多年前相比,也只能算是低位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此为阅读小国。

  何谓出版大国?“现如今,中国年出版图书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未正式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的图书出版数量已经冲破40万种大关,增速之快超乎想象。”此谓出版大国。

  号称文化大国,是出版大国,却是阅读小国,岂不荒谬?号称文明古国,有那么多的书,却无人愿读,岂不悲哀!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如此矛盾呢?

  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将读书分为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所谓“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假如读书是为了职业和生存,而并非是为了“嗜好”,那读书就很难说是出于自愿了。现实而言,当下人们有多少自愿去读书?

  数量巨大的出版物并非全部堆积在仓库里,也并非没有到读者的手上。只是,有很多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书。一则新华网的报道称,“在全国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都是课本教材。在各大书店的销售统计中,教材参考、考试辅导类书籍也占了很大比重。如此看来,出版社的仓库里和书架上的纸质玩意儿,有多少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呢?想读书的人,拿着的又不是“真正的书”,从而失去了阅读的快乐。“出版大国”与“阅读小国”并存。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 这或许就是出版大国和阅读小国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