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大洪水,今年概率大
2013-03-28 22:53:2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奉永成] [责编:荆彩] 字体:【

  大洪水,今年概率大

  本报记者 奉永成

  通讯员 朱毅 常世名 胡学翔

  在我省,4月1日开始进入汛期,也是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开始值班的日子。

  而今年从3月24起,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就开始全面进入防汛值班状态,比往年提早了一周。往年这个时候,省防指的工作还是在防汛排查、抗洪部署阶段。因为3月中下旬以来,我省遭遇今年以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冰雹、雷电、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过程,恶劣的天气,使省防指提前启动了防汛值班工作。

  而早在今年2月20日,省防指根据气象、水文部门初步预测分析,今年汛期,我省天气形势复杂多变,极有可能发生严重洪灾,要求各地务必高度重视,提前准备,作好抗大灾的准备。

  间隔时间越长,大洪水重现机率越大

  3月25日,长沙白天阴天,气温一直处于15℃左右。人们的穿着多以春、秋装为主,晚上9时左右,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和大风,使气温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骤降到10℃以下,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天气的多变。

  这种反复无常的天气,不仅让市民感觉不“爽”,也让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感觉压力很大。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就是其一。

  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分析,这几年,我省尽管局部洪涝灾害年年有,但流域性的特大洪水已多年没有发生,湘江流域全流域性大水还是在1994年发生过;资水流域1996年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后,这些年的流量普遍少于多年平均值;沅水流域也是在1996年发生过全流域性大洪水。对我省洞庭湖区威胁最大的长江,自1870年发生10万秒立方米的特大洪水后,已有140多年没有发生同流量的大洪水了,而1998年发生了全流域大洪水,其级别比1870年、1954年的大洪水,仍然要小得多。按照一般规律,大洪水发生后时间间隔越长,重现的机率就越大。由此推测,今年我省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在加大。

  “据历史资料统计,我省洞庭湖区平均3年发生一次较大洪水。”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沈新平告诉记者,进入汛期,洞庭湖每年都是全省防汛工作的主战场,但近几年,洞庭湖并未发生较大的洪水。同时,受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和不稳定的气候影响,我省还极易发生山洪灾害,全省山洪灾害易发区总面积7.43万平方公里,涉及到107个县(市、区)1640多个乡(镇)610多万人口。

  除了洞庭湖的防汛和山洪灾害的防范之外,我省还有13000多座水库,一旦发生长时间的强降雨,水库也是防洪抗灾的大战场。“与往年同期相比,目前我省水库蓄水量,高于去年。”省水利厅建设与管理处处长罗毅君透露,水库蓄水基本上是依靠雨水储蓄,这种高于往年的蓄水量,也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必须提前做好水库的安全检查工作,防止长时间的强降雨带来洪灾。”罗毅君说。

  同时,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由此而带来的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加剧,对世界各地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省也不例外,并很有可能导致我省今年出现极端气候事件,比如出现长时间的强降雨,导致发生大洪水。

  “与去年同期比较,今年2月份,我省天气呈现出气温偏低的现象。”省气象台气象专家廖玉芳告诉记者,湖南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在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情况下,很可能出现极端气候,发大洪水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据省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省汛期,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洞庭湖区、湘西大部及衡邵盆地较常年偏少1~2成,其余地区偏多1~2成,雨水相对集中,前多后少,前涝后旱。雨水主要集中在5月中下旬及6月中下旬。雨水集中期内,需防范高强度或连续性暴雨引发的区域性洪涝和严重的局地山洪以及地质灾害。另外,盛夏还将有台风影响我省东部和南部地区,影响程度较重。

  省水文部门根据我省1951年以来的历史水文资料及前期降雨特点,初步分析,今年我省降雨集中期内,沅水中下游、澧水流域有可能出现较大洪水,其它流域主要控制站年最高水位有可能超过警戒水位,洞庭湖各站接近警戒水位。

  地理、气候条件特殊,抗洪压力大

  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湖南自然灾害频发、天气变化多端、防洪压力大?气象专家表示,要解剖这一原因,就必须得先了解我省地形和气候特征。

  据专家介绍,我省位于长江中游以南,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总的地貌特征为: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岗起伏,北部平原,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朝东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同时,我省属亚热带冷暖气团交汇地带,受季风环流和地貌条件的综合影响,形成大陆性特色较浓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并具有年内、年际变化较大、气候类型多样等特征。

  作为一个南方省份,天气变化多端最容易导致的自然灾害便是洪水。

  据了解,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2002年度的1961毫米,最少年降雨量为2011年的970毫米。年降雨日数在140~180天左右,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空间分布上有4个高值区和3个低值区,即:澧水上游、雪峰山区、五岭、湘东北4个高值区,洞庭湖区、衡邵丘陵区、沅水上中游山间盆地3个低值区。

  我省溪河纵横,5公里以上河流有5341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9条,分属于湘、资、沅、澧四大水系,全部流入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湖南是一个洪旱灾害多发的省份,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洪旱灾害发生,只是时空不一、大小不一。”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处处长陈文平告诉记者,洪水的分类,按其成因来看,在我省主要可分为暴雨洪水和溃坝洪水。暴雨洪水是指暴雨引起江河水量迅速增加并伴随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我省河流发生的洪水主要是暴雨洪水。溃坝洪水是指水库大坝在蓄水状态下突然崩溃而形成的向下游急速推进的巨大洪流,此类洪水,峰高量大,变化急骤,往往难以预测。我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累计兴建各类水库13000多座,共垮坝325座。最严重的一次是1954年浏阳宝盖洞水库垮坝,造成477人死亡。

  提前预警、合力防范,大洪水也不可怕

  当然,洪水也不是不可战胜的猛兽,只要有效疏导、提前防范、合力抗击,便能将损失降到最小。今年我省一旦发生大洪水,如何抗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防汛保安工作,1月份就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与市州政府签订了2013年防汛抗旱工作责任状,是历年中最早的一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等相关职能部门早已部署,各地正在抓紧作好各项防灾抗灾准备。

  “汛前突出动员部署、物资准备、预案完善和责任落实;汛期突出防汛值班、预测预报、工程调度和抗灾救灾;汛后突出工程治理、供水安全和用电安全,以扎实的工作弥补工程上的不足,获取最大的减灾效益。”陈文平告诉记者,长期的抗灾斗争,我省积累了宝贵的抗灾经验,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如上下联动、军民联动等。春节过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派出多个检查组,到各市州督促检查今年的防汛准备工作,全省已逐步完善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并对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全省有山洪防御任务的乡(镇)都成立了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村成立了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所。

  除了完善抗洪的制度建设,准确的气象预报和洪水预报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气象部门已建成了由加密自动气象站、加密自动雨量站和数据资料处理中心构成的覆盖全省范围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站网,站点达2114个,并完成了遍布全省的天气雷达网建设规划,包括3部713雷达和7部多普勒天气雷达。水文部门强化了雨水情监测站网改造和市州水情分中心建设,300多个水文站点初步完成了更新改造,特别强化了高洪测流手段和设施的更新。各大型水库都完成了流域雨水情监测系统和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的更新改造。

  目前,气象、水文及省调大型水库所有雨水信息全部纳入到省防汛信息系统,并开发了集信息查询、洪水预报、水资源调度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防汛会商决策系统。

  “尽管大家都不希望出现大洪水,但是防洪工作必须得立足于防大汛防早汛,提前落实到位,未雨绸缪,才能临危不乱。”陈文平说。

  【链接】

  历史上我省所发生的重大洪灾

  本报记者 奉永成

  通讯员 汤喜春 常世名 胡学翔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性的洪灾年有31年次,其中上个世纪50年代3次、60年代4次、70年代3次、80年代7次、90年代8次,二十一世纪以来6次。典型大洪灾年有1950、1954、1955、1969、1970、1973、1975、1976、1980、1985、1988、1990、1993、1994、1998、1999、2002、2003、2006、2007年。1954、1998两年洪水属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与长江同步洪灾;

  1996、1998、1999年城陵矶三个高水位均在保证水位以上,分别达35.31、35.94、35.68米,三年溃决堤垸达288个(其中万亩以上34个),直接经济损失达974亿元,其中1996、1998二年损失达909亿元。

  进入21世纪以来,山洪灾害频繁,主要表现为溪河洪水泛滥以及伴随着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以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何为汛期?

  江河季节性定期涨水现象称为汛。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按季节的不同,我国有四汛,即春汛、伏汛(夏汛)、秋汛、凌汛,其中伏汛和秋汛最大。我省汛期主要指这两个时期。

  湖南的汛期是每年的4月1日--9月30日,其中主汛期为6月、7月、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