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解密举重冠军之乡——永州
2012-08-17 22:53:4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善理] [责编:彭彭] 字体:【

  永州之野 举重冠军何其多

  ——从王明娟奥运夺冠探求永州举重长盛不衰的秘诀

7月28日,中国选手王明娟在领奖台上展示金牌。当日,在伦敦奥运会举重比赛女子48公斤级决赛中,王明娟以205公斤的总成绩夺得金牌。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本报记者 唐善理 通讯员 柏俊林

  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比赛,来自永州的王明娟获得48公斤级金牌;来自永州的赵常玲代表哈萨克斯坦参赛获得女子53公斤级金牌。

  30年来,永州举重选手先后获得2个奥运冠军、2个奥运亚军、23个世界冠军、24个亚洲冠军、66个全国冠军,让永州赢得了“举重之乡、冠军摇篮”的美誉。

  金牌梦从这里开始

  1985年10月,王明娟出生在江永县潇浦镇桐岩村。7岁时,她就表现出与同龄孩子不一样的特质:力气特别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功勋教练梁小冬在江永县业余体校办起了永州第一个举重班。梁小冬特别注重于选苗和培养,他偏爱选拔性格倔强、爆发力强、能吃苦的农村孩子。1995年7月,10岁的王明娟来到江永县业余体校练习举重。在江永体校,王明娟在陈桂凤教练的精心调教下,进步很快。高强度的举重训练让不少队友承受不了,但王明娟从不叫苦,从不喊累,总能完成或超额完成教练布置的任务。

  2001年,年仅16岁的王明娟在“九运会”上一鸣惊人,勇夺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冠军。随后,王明娟进入国家队。2002年,在波兰世锦赛上,王明娟一举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块金牌,并打破3项世界纪录,前途一片光明。可谁会想到2003年温哥华世锦赛成为了她的梦魇,虽然再夺金牌,但是在比赛中十字韧带断裂不得不做了手术。

  由于伤病,王明娟失去了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机会。到2005年,王明娟因伤病没有拿到全运会金牌,当时不到20岁的王明娟萌发了退役的念头。梁小冬知道后,亲自来到王明娟家里,关心她的伤病情况,并鼓励她一定要坚强,战胜伤病。王明娟鼓起了勇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伤病,恢复了健康。

  国家举重队新人辈出。2008年王明娟没能入选北京奥运会参赛名单。但在随后的全运会上,王明娟异军突起,拿下了金牌;随后出征世锦赛,又获得金牌。经历坎坷和风雨后,王明娟再次站在了女子举坛的最高峰。

  举重冠军的摇篮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永州的举重运动才开始起步,主要集中在江永、宁远两个山区县。当时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一是因为永州山里的孩子性格倔强,吃苦耐劳,有一股狠劲,爆发力强,适合举重训练;二是举重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一副杠铃可以练起来,属于“廉价”项目,比较符合永州实际。永州人多年的埋头苦干,终于放飞了第一只金凤凰。在1990年的第四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上,江永籍运动员廖素萍一举夺取52公斤级冠军,成为永州的第一个举重世界冠军。

  从那以后,永州籍举重精英层出不穷。永州举重队从1986年至2009年,连续20多年包揽了湖南省举重常年比赛的团体总分第一名,创造了湖南举重史上难以逾越的纪录。2010年,在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永州代表团以14枚金牌的好成绩位列举重赛场金牌榜第一。永州也由此一跃成为我省举重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先后创建了两所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湖南举重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湖南举重后备人才培养重点县(江永县)。

  举重的种子在永州这方热土上四面开花。先后涌现出廖素萍、李宏利、李运丽、乐茂盛、王明娟、赵常玲、周燕、张世纪、李均荣、胡贵富、欧小华、黄郁林、周志青等13名国际健将。永州举重健儿用钢铁般的意志,在世界举坛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

  揭开长盛不衰之谜

  谈到永州举重为何30余年来长盛不衰,永州体育局局长周平平直言道:“这与我市因势利导,励精图治,探索一条符合永州实情的竞技体育发展之路是分不开的。”

  多年来,永州市竞技体育坚持举重项目优先发展,实行政策、经费、人才倾斜。先后培养了莫慧玉、李世英、王赛、李均友、陈桂凤、江宁丽、陈勇等近十名优秀举重教练员,建立健全了市、县区、乡镇、学校四级选材网络,出台了《永州举重后备人才选材标准》、《永州运动员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奖励办法》、《永州市体校学生学习、生活、训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每年都组织教练员到基层、乡镇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大规模的选材。同时,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曾先后举办雅典奥运会女子选拔赛、全国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全国高水平举重后备人才基地赛、湖南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等多项高水平、高规格的举重赛事。目前,永州举重业余训练形成了以市体校为龙头、县区体校为辅助的训练格局,常年在训运动员数百名。

  永州市体校校长伍细文从事30多年的教练工作,在他看来,全市举重运动是一盘棋,只有布局扎实,才能厚积薄发。永州市业余举重训练的校、班、点有10多个。近年来,一些中小学开始和体校联合办学,举重人口的基数不断增加。市、县区的教练每年都要到全市100多所中、小学校去挖掘举重好苗子。同时,市、县区建立了信息库和人才网。举重尖子层出不穷,还涌现了廖绣珠、何志春、吉国华、王晓明、陈亚甜、郑超、何鑫、李丽玲、李醇、彭力、刘园、李忠、陈名源、骆丽忠、郑慧林等一大批优秀举重苗子。

  永州举重为何能能持续不断地出人才?伍细文认为,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模式是关键。永州有一批事业心强、技术水平高的教练团队,他们在30余年探索中摸索出一套培育后备人才的科学训练方法,通过精心选苗、科学训练,因此永州举重这些年能够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