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文化视点 > 正文
文物征集今昔“两重天”
2012-08-07 22:53:0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责编:彭彭] 字体:【

  30年前,几十块钱就能收购到精美文物;如今,出价百万也难敌私人藏家——

  文物征集今昔“两重天”

  本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廖慧文

  8月3日早晨,长沙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办的老文博工作者杜鼎华,像往常一样来到天心阁的古玩跳蚤市场,闲逛时发现一件民国时期的湘绣,上面“八仙”和“福禄寿”11个人物栩栩如生。在一番讨价还价后,以1000多元的价格收为馆藏文物。

  在过去,花上几十元就能从民间收购到价值不菲的文物。而如今,在拍卖会上举价上百万,甚至举出远远超过文物价值的价位,也很难拍过私人藏家。文博工作者不禁感慨:随着私人藏家增多和他们对文物的投入加大,国有博物馆的文物征集日益艰难。

  650元收来齐白石真迹

  长沙市博物馆此前举办的“第七届长沙市文物征集成果精品展”,陈列展出了200余件近年来该馆征集的文物精品。其实,长沙市文物征集工作在30多年前就开始了。1980年至1982年间,长沙市的文物工作者发起“文物大抢救”行动,长沙市博物馆编著的《文物大抢救》一书,就记录了当年的历史和故事。

  当时的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在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旧址、船山学社旧址设收购点,还派出工作小组在望城的平塘、白箬铺、杨桥等地收购流散文物。拿着向常德市文化局借来的6000元经费,工作队共征集收购文物2万多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藏品达4000余件。从当年征集文物的收据看,所收的文物价格多在几元至几十元之间。

  据《文物大抢救》记载,1980年8月,在船山学社旧址收购点,一位彭姓市民送来齐白石人物绘画4幅,当时议定价格650元,商定采取“先付300元,经鉴定后,实属真品,再补足350元,如果不真,没有钱补”的办法进行。经过鉴定,于1981年3月,工作队又开出了收购凭证,补付彭先生的齐白石人物绘画4幅款350元。后来故宫博物馆副院长杨新来长沙鉴定字画时,也看过该4幅画,认为可能是齐白石早期的作品。

  5万元玉壶飙涨至500万

  2005年,已退休的杜鼎华再次参与到长沙市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中。截至目前,他征集收购的文物达近3000件。7年里,杜鼎华目睹了古玩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入市藏家日益增多,“古玩艺术品的价格也至少涨了10倍。”

  长沙市博物馆馆长王立华介绍,2006年,该馆在一个拍卖会上拍得一批湖湘名人书画,其中曾国藩、左宗棠的字画,每幅以6万元左右成交。才几年,如今每幅涨到了百万以上。2008年,长沙市博物馆副馆长邱东联在湖湘艺术品市场逛地摊时,发现东汉和唐代的铜镜各一枚,不禁眼前一亮,当场分别以3万元和5万元的价格收购。在2009年下半年铜镜价格高峰时期,唐代海马孔雀葡萄纹铜镜估价达350万元。

  在长沙市博物馆展厅,展出了一个从民间收购来的清乾隆时期银镶玛瑙盖菊花瓣纹碧玉壶。该壶质地为上等的和田玉,通体呈绿色,壶身配有龙柄,壶盖镶嵌了数颗玛瑙,极为精致。这是2009年邱东联前往长沙一个乡下收集文物时,在一位村民家发现的。经仔细辨认,由于壶身没有那种把玩后的光泽,他断定为出土文物,提出以5万元的价格收购,最终把玉壶带回了博物馆。后来,玉壶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专家估价在500万元以上。“这样的东西可遇而不可求,如今再难出现这样的奇迹。”邱东联说。

  博物馆文物征集遇困境

  在博物馆文物来源中,征集是最主要的方式。而在文博工作者看来,随着时移世易,私人藏家增多,价格更加明朗,要找一件好东西越来越难了。特别是在拍卖市场上,国有博物馆完全不是私人藏家的对手。

  从2006年开始,长沙市政府每年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费中拿出200万元,用于征集反映长沙历史和文化的文物。这笔经费,对于价格不断高涨的古玩艺术品,并不算多。王立华表示,因为经费有限,博物馆在征集文物时就另辟蹊径,除了关注古玩艺术品的价值,还根据学术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的情况,建立有特色的藏品体系。像馄饨挑子、榨油坊等反映长沙历史、文化、民俗的文物,私人藏家可能不感兴趣,但它们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对博物馆来说很有意义。

  除了经费匮乏,博物馆征集文物的步骤复杂、耗时较长也是劣势。“有时候看中了一件藏品,由于价格较高需要主管部门批复,往往批复还没有下来就被别人买走了。”杜鼎华说。

  对于遇到的困境,王立华说,博物馆一方面会尽量说服持有人以较低的价格卖给博物馆,另一方面,采取逛市场、与市州博物馆建立联系、与民间收藏家合作等方式,征集馆藏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