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文化视点 > 正文
祖传的织锦里藏"瑶文" 已发现书写符号约120个
2012-07-30 22:14:46 [作者:李国斌 李光平] [责编:黄晓辉] 字体:【

  文字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我们往往从文字中去追寻一个民族的足迹。

  7月27日至28日,由中南民族大学专家学者为主组成的瑶族文字考察团,深入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乡村,考察在当地瑶族织锦上发现的疑似瑶族文字的书写符号。

  故事:祖母的嫁妆上绣了“瑶文”

  江华县目前发现了“瑶文”的村寨集中在岭西的平地瑶地区,主要见于瑶家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如“八宝被”、围裙带、腰带、背带、床幔等。经江华县民宗局和中南民族大学民俗学教授李庆福统计,从瑶族织锦上已发现的书写符号约有120个。

  27日上午,考察团一行抵达涛圩镇汉冲村奉兴朝家时,他拿出一床已经破了两个大洞的“字被”。据他介绍,“字被”织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是他祖母的一件嫁妆,由他祖母的母亲织就。指着近2米长、1.5米宽的“字被”,奉兴朝用当地方言向众人念出上面的“山”、“树”、“天”、“鸟”、“女”等字。记者看到,这些文字符号似篆非篆,结构复杂,其中“山”、“鸟”等明显是象形文字。

  奉兴朝今年76岁,据他讲,他已故的伯伯认识的“瑶文字”比他还多,“伯伯曾对我说,瑶族人有自己的文字,只是比较复杂,大家不爱写。”

  河路口镇牛路村的退休教师李克新,不仅认识他家流传下来的“八宝被”上的字,还能书写近100个简单的“瑶文字”。李克新告诉记者,“瑶文字”在三四十年前还经常用,村里有不少人会写,随着汉语的普及,现在几乎不用了,会写的也只剩他。

  考证:瑶族以前有文字

  考察后,有专家谨慎地表示,对于瑶族织锦上的发现,现在就断定为瑶族文字还为时过早,还需要有更多的实物来佐证。不过,经过专家考证,瑶族在历史上是有文字的。

  在李庆福著的《女书文化研究》一书中,就例举了两条关于瑶文的记载。其一,据历史文献记载,清代在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瑶族聚居区流行一种瑶书——“捏造篆字”。道光《宝庆府志·大政纪》卷六载:“从前捏造篆字,查出销毁,永禁学习。”其二,清代连山知县李来章在康熙四十三年发布的“焚瑶书”告示中写道:“五排十一冲瑶人,于五经、四书、孝经、小学一字不肯读。平日排师所教者,皆瑶书也……搜其书,尽烧焚之。”

  湖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本高表示,历史文献提到的“瑶书”、“捏造篆字”,应该就是瑶文。他推测,给瑶文带来灭顶之灾的,是清代瑶侗民族起义,清政府在镇压起义后,对瑶族采取高压政策,导致瑶文衰落。

  江华县民宗局局长甘秀椿介绍,上世纪60年代,江华原河路口公社的金书记和财政局陈永保下乡时,也曾发现妇女织“八宝被”用来做模本的两本纸质“瑶族文字”,在文革中被焚毁。

  专家:女书是瑶族文字的一种

  出人意料的是,女书文字也出现在了瑶族织锦上。在大路铺镇下王村,考察团专家在正在织的被面上,发现“山”、“田”、“七”等“瑶文字”,此外,女书研究专家还认出了“去”、“一”、“羊”、“他”、“头”等多个女书文字。织锦人说,她的织锦技艺和字都是小时候从她奶奶那里学会的。

  女书作为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流传在江永及其毗邻的道县、江华的大瑶山和桂北地区。“女书与瑶文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说法获得随行专家赞同。研究女书多年的李庆福更是认为,女书就是一种瑶族文字,女书中记载的很多习俗就是现在瑶族的习俗。不过这一观点还未获得学界的普遍认可。

  女书与疑似瑶文字符号一起出现在瑶族织锦上,它们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李庆福告诉记者,织锦上发现的瑶文字,大部分字的写法、发音、笔画结构都与女书相同,它们应该同属于瑶族文字。

  当然,瑶文字是一种怎样的文字、它与女书是什么关系都有待人们更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