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高温酷暑中的坚守
2012-07-06 22:40:4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小雷 李宁 黄纯芳 熊伟 刘覃 唐爱平 冯建强 曹娴 蒋向阳 李伟锋 李萍 周月桂 邵曦 胡信松] [责编:黄晓辉] 字体:【

  高温酷暑中的坚守

  本报记者 周小雷 李宁 黄纯芳 通讯员 熊伟 刘覃

  连日来的高温,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酷暑难耐的滋味。然而,省会长沙有这么一群工作者,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在高温的“烤”验下坚守岗位。7月6日,记者走近这些可敬的坚守者,见证他们的感人风采。

  衣服结盐是常有的事

  早上7时,长沙市开福区交警大队二中队指导员李志刚,在松桂园路口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松桂园是长沙市内非常繁忙的一个交通要道,高峰期车流量达到8000辆/小时。李志刚的工作包括指挥交通,处理突发事故,安排其他干警的轮值等,一直要到晚上8时左右交通高峰期过后才能结束工作。

  上午11时,室外气温已达40摄氏度,柏油路面被晒得滚烫,李志刚的制服早就被汗水湿透又被晒干无数次,露出一片白色。“衣服结盐是常有的事。”李志刚对记者说。

  由于气温太高,交警每半小时轮换一次,11时30分到12时30分可以在执勤岗室内通过窗口监视交通。中午1时30分,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李志刚迅速赶去处理。他对记者说:“类似这样的事故每天都要发生五六起。我们的愿望是一起也没有,所有人都能平安。”

  为了改善交警的工作环境,长沙市各执勤岗室都配备了空调以及防暑药。“空调温度别调太低。”李志刚提醒刚从高温环境中进来的同事,不要对着空调吹,容易中暑或感冒,并不停地张罗大家多喝水。下午6时,他自掏腰包为大家买了一个西瓜,让轮休的交警解暑。

  “松桂园路口从早上7时30分到晚上8时30分都有干警执勤,一般分早晚两班,但人手不足的时候,有的干警就得值全天。我们辛苦点没关系,能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秩序最重要。”李志刚说。

  战斗靴里可倒出水来

  上午10时,太阳已经变得火辣辣。长沙市消防支队训练基地里,战士们正照常进行着负重登楼救人训练。

  他们身着由战斗服、战斗靴、空气呼吸器、头盔组成的全套装备,手提两大桶水,一口气爬上十楼,再从那里背着60公斤重的模型假人迅速返回一楼训练场。消防战士张金诚打破了这一套“魔鬼训练”的最佳纪录:1分50秒。

  “一般人在1分多钟里爬上10楼几乎是不可能的。张金诚真是好样的!”正在掐秒表的特勤中队指导员杨鑫对记者说。

  “每天训练结束后,战斗靴里都可以倒出水来!”战士们笑着说,“训练的同时,我们还要时刻留意指挥中心的行动命令,一旦有事故发生,我们必须在1分钟之内出发!”

  下午5时许,岳麓区天马学生公寓附近某连锁酒店突发火灾。长沙消防支队指挥中心立即发出紧急出动命令。

  40秒的时间,6台消防车、40多名消防官兵迅速在车库前集合,风驰电掣赶赴现场。据初步调查,起火地点是厨房,为了避免液化气罐爆炸伤人的重大危险,消防官兵们第一时间冲入火场,将被困的酒店客人和工作人员安全转移。20多分钟后,火势已经完全被控制,无任何人员伤亡。

  滚烫甲板上一呆就是两个小时

  “温度高,又没空调, 滚烫甲板上一呆就是两个小时……”当记者问到在江面巡逻会不会感觉凉爽些时,长沙市治安支队水警大队队长刘奇平笑着摇摇头。

  记者了解到,尽管天气异常炎热,但为确保湘江水域内的治安稳定,水警们必须不定时地有针对性地在水面上进行分组巡防,每组4人,且24小时都有人值班。

  刘奇平带着记者上了巡防艇的甲板,在这里没有看到遮挡物,阳光直射,甲板滚烫,其温度至少有40摄氏度。他告诉记者,今天还算有点风,平常没风的时候真是受不了。常人在这种毫无遮挡的甲板上呆两个小时身体肯定是吃不消的。

  入夏以来,持续高温,让选择户外游泳消暑的人员大幅增多,为减少溺水死亡事件的发生,该所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巡防力度,组织警员深入人员集中居住区进行宣传,在溺水事件易发水域岸边醒目位置增设“禁止游泳”的警示牌,并在挪亚游轮上安置录音带进行广播宣传。

  武警战士“一哨三身汗”

  中午12时46分,在被誉为“三湘第一哨”的省委大门哨位,武警省委警卫中队新兵张可可正有条不紊地指挥过住车辆。

  此时,地面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但官兵们仍穿着厚厚的礼兵服,坚守哨位,每站完一班哨,都要出几身汗,官兵称之为“一哨三身汗”。 省委大院在高峰期,平均每2至3秒就有车辆或人员进出,哨兵要严格验证,确保警卫目标绝对安全。一班哨下来,哨兵指挥车辆和人员进出的的手势就要进行上千次。

  该中队副中队长张小雷告诉记者,现在正值执勤高峰期,中队兵力紧张,为了确保战士在酷暑之下完成好任务,中队将执勤时间进行了调整,但平均每名战士每天还是要执勤5个小时以上。

  下午4时许,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停机坪的地表温度依然高达40多摄氏度,人站在上面,犹如站在蒸笼盖上,武警长沙市支队八中队哨兵刘志华满脸通红、汗流浃背,他在高温热浪中已经站了1个多小时。同行的该机场守卫负责人告诉记者,机场地理位置比较空旷,太阳直射水泥地面散发的热量和飞机发动机散发出来的热量比正常气温要高出许多,加之机场噪声大,在这里站岗的战士经受着极大的考验。  

      高温下的坚守  

      钢厂控冷工:这里千万不能出差错

  本报记者 唐爱平 通讯员 冯建强

  7月6日下午4时,记者走进华菱湘钢高线厂二线轧钢作业区。尽管早有思想准备,然而一进车间,那股灼人的热浪还是让记者本能地后退了两步。

  火红的线材从吐丝机里出来,经过100米左右的辊道输送,到李红光站立的控冷岗位时,仍是热气逼人。李红光身穿长衣长裤,戴着厚厚的棉手套,脚穿厚底工装皮靴。尽管有两台大风机对着吹,但他仍然是满头大汗。李红光眼睛盯着不断往前输送的线圈,不时用铁钩把不走“正道”的线圈往下拔拉。

  进来才几分钟,记者的安全帽下就流出汗水,衣服也贴在了身上。

  “这里得有60度了吧?”记者问。

  他摇了摇头:“60度?你上来试试!”记者走上操作平台,一股热浪迎面涌来,脸上开始有烧灼感了,肩上背的包包明显地烫手。李红光跺了跺垫在脚下的铁板,说,“我们都得穿上厚底的皮鞋,不然会烫脚。”

  张玉刚是李红光的搭档,此时,张玉刚正坐在操作台上,不时拧拧按钮,尽管背后就是大风机对着吹,但这里仍然灼热难忍。张玉刚告诉记者,他和李红光轮流换岗,每小时一换。这个班,他们得从下午四点干到晚上十二点。

  旁边不远处,在另一条线上操作的高磊,也正全神贯注地用铁钩勾钢。他告诉记者,勾钢虽然是个简单活,但却千万不能出差错;一旦有问题,线上所有的设备都得停下来,损失就大了。

  生产线的旁边是一个简易休息室。休息室虽然只有四个平方左右,但与外面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这里装了空调,放了桶装水,摆了两张3人木制长椅,里面有两三个工人在休息。

  唐继红是这个作业区的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在高温天气里,公司尽可能地给一线员工更多地关怀,比如每天一次的送清凉活动,组织小分队把绿豆沙、冰糕之类的解暑食品送到车间,防暑降温药品发放到班组,最热的岗位都是轮换着上,保证每三个小时休息一个小时。

  环卫工人伏新华:

  “路上干净,看着舒心”

  本报记者 曹娴 通讯员 蒋向阳

  7月6日,14时许,太阳照得路面泛白。此时的波隆立交桥东,地面温度早已远超天气预报的36摄氏度。

  头戴一顶大大的斗笠,身穿橘色的长袖工作服,脚踩一双黑色布鞋,今年47岁的开福区环卫工人伏新华一边扫地,一边朝记者走来。从波隆立交桥东到国防科技大学正门之间的南侧马路与人行道,就是伏新华每天的工作范围。

  这段700来米的路,记者跟随伏新华走了半个小时。在烈日的炙烤下,汗水湿透了整个后背。记者叫苦不迭,忙问道:“你每天要这样来回走多少趟?”“那可记不清了。”一路扫地、推着垃圾车的伏新华显得相当淡定。

  “热吗?”“习惯了。”汗水黏住了伏新华额上的头发,她解下绑在垃圾车把手上的一条毛巾,擦了一把脸。但汗水还是顺着脖子流进了厚实的工作服里。“怎么不穿短袖?”“长袖工作服可以防晒,而且有荧光条,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三一大道是长沙市区的主干道之一,车流量很大。但只要看到马路上有果皮纸屑、槟榔渣、烟蒂等垃圾,伏新华就会小心翼翼地穿过车流清扫。她说,长沙市民越来越注意爱护环境,这段路上垃圾比较集中的主要是公交车站、红路灯路口、商铺门口等地方。由于天气热,垃圾桶也要及时清理,不然水果皮、冷饮袋等垃圾很容易腐烂变臭,招来蚊虫。

  清扫完一趟,伏新华会在树荫或路边商铺的屋檐下稍作休息,拿着几张别人扔在路边的楼盘宣传单当做扇子扇风,从挂在推车把手上的袋子里拿出一壶凉茶,大灌几口。她告诉记者,今天轮的是下午班,从中午12时工作到下午6时。如果是上午班,就是从5时半工作到12时。由于最近温度太高,单位将下午上班的时间放宽到一两点钟左右。

  “有没有防暑措施?”伏新华指着袋子说:“人丹、藿香正气水都带着呢。”

  环卫工人被人们称之为“城市美容师”。已经从事环卫工作10多年的伏新华,很喜欢这个称号。尽管收入并不高,工作环境也辛苦,酷暑严冬都要坚守在岗位上,但她朴实地一笑:“路上干净,看着舒心。”

  电力维修工:

  我们再“蒸”下,居民就凉快了

  本报记者 李伟锋 通讯员 李萍

  7月6日11时45分,刺眼的太阳把长沙城裹得严严实实。

  热浪灼人的天心区林大路旁,一群电力工人正在烈日下安装新的智能环网柜,蓝色工装被汗水完全湿透,像刚从水中捞出来似的。

  一个方方正正的墨绿色铁皮柜内,4位小伙子钻在里面,忙着安装、检测设备:黄征宇将电缆连接头端面用酒精擦拭得干干净净;曹舟、饶泉、张柱3人则合力抱着手腕粗的电缆线,一相一相仔细联接电缆头。

  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太阳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地面,升腾起一阵阵热浪。记者挤进铁皮柜想看个端详,“哎呦,里面简直像个大烤箱,闷热难耐,人在里面如同蒸馒头!”

  “把绝缘油递过来下”,“测下鞭装地线”,“电缆接头可以了”……尽管旁边的工棚内凉茶、藿香正气水等消暑物品一应俱全,但汗如雨下的施工人员顾不得休息,加紧最后的调试。

  “我们再‘蒸’下,周边1000多户居民就凉快了!”正在一旁帮着递设备的长沙电力检修公司配电运检一工区副主任周卓敏说。

  为避免给居民用电带来过多影响,今天施工,周卓敏带领大家早上6时就到了现场。撤换旧环网柜、清理线路、重新安装智能柜……他们已连续工作了5个多小时,目的就是要赶在居民中午回家之前恢复供电。

  周卓敏介绍,她所在配电运检一工区110个人,负责长沙市区湘江以东城区所有10千伏线路的运行、检修、维护。涉及输电线路3000多公里,环网柜1000多台,用户60万户。

  最近高温持续,长沙电网日最高用电负荷和日用电量,均逼近去年最高值,保障电力可靠稳定供应压力增大。为确保居民正常用电,维修工作基本都选定在早上7时至中午12时之间进行。为此,维修队员每天早上5时就得起床,6时之前要赶到施工现场,部署施工作业面,7时左右准时开工。

  正说着,黄征宇抹着一脸汗水,向周卓敏报告,安装调试完毕。“咔嚓!”随着一声轻微的合闸声,周边商店的空调立马运转起来。此刻,时针正好指向中午12时整。

  交通劝导员王志郴:天再热也不能躁

  本报记者 周月桂 通讯员 邵曦

  长沙市芙蓉路,省会南北交通大动脉,松桂园路口,车流量每分钟高达七八十辆,高峰期人流量每分钟有100余人。

  7月6日11时多,时近正午,烈日当空,地面热量越积越大。松桂园路口斑马线旁的一把遮阳伞下,交通劝导员王志郴穿着长袖衬衫和文明劝导员马夹,戴着蓝色帽子和太阳镜,胸前挂着红色的口哨正在值班,一个大的塑料茶杯挂在伞柄上。

  对于过往行人,这把小伞仿佛一方绿洲。等待过马路的行人,纷纷缩到到伞下待一会儿,连骑车的人也不例外,多的时候一把伞下挤了上十个人。骄阳似火,一把小伞其实挡不住什么。站在伞下和王志郴交流了几分钟,记者就感觉脖子皮肤象被针刺一样疼。王志郴笑着说:“我们的脸早被晒成老树皮了,没感觉了。”

  每天早点7时,王志郴就要到路口来值守。“7点的太阳已经是白色的了,不要说现在这个时候了。”松桂园路口有4个交通劝导员,均是上了年纪的男性,脸和手晒得黑里泛红。马夹里的衬衣早已湿透,交通劝导员必须穿长袖衫,一来是整体要求统一形象,二来也是为了保护皮肤不被晒坏,因为出汗多,“喝了一上午的水也不用上厕所”。

  交流中,王志郴制止了一对想从芙蓉路横穿过马路的男女,把他们引到地下通道旁。“我还蛮喜欢这个工作的,尤其是行人配合支持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价值。”53岁的王志郴下岗后,找到了这份工作,月薪1200元,基本无其他津贴,而且一年四季不论寒暑都要在街头站着,他觉得也还满意,就是希望人们能更配合尊重他的工作。

  嘈杂的街市声,川流不息的人群,让人越发觉得躁热难安。王志郴说,天气热,人的情绪也躁了许多,比如有的人就想早点过马路不等绿灯,这样很危险的。作为文明劝导员,王志郴还请记者提醒大家,天气虽热但不要躁,还是要遵守交通秩序。

  投递员张小青:天再热也要坚持住

     本报记者 邹靖方 通讯员 杨溪 刘园园

  6月29日起,长沙的气温骤然爬升至36摄氏度。

  7月6日上午8时,负责芙蓉中路火车北站到新时代广场邮件投递的张小青,熟练地收拾好邮包,开始了当天第一次投递。她打通邮件上用户联系电话,与用户约好上门时间,开着电动车出发了。

  头上太阳炙烤,脚下路面烫人。工作不出半小时,皮肤就被灼得生疼,刺眼的阳光让眼睛发花,加上汗水流到眼里,涩得难受。“投递一个班次回来,汗水湿透了衣服,直往身上粘。还没等干透又要出班。现在的工作服要一天一换,中午能回家的都半天一换。”久经“烤”验的张小青,说起这些,倒是一脸无所谓。

  中午12时,空气更加闷热,张小青回到公司时,早已是满头大汗。“早上收到的40份邮件,有38份已准确无误地送到了用户手上,但还有2个用户没人听电话,手机也打不通,只能下午联系了。”张小青说。

  中午1时,记者来到长沙速递物流集散中心。一进到里面,就感觉闷热难耐,墙上的温度计显示为41摄氏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还不是一天最热的时候,下午3时温底还要上升4到6摄氏度。但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没有丝毫懈怠,“装卸货物、信息录入、分拣封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疏忽,慢了就会拖延整体邮件运送速度。”

  “ 7月份,烈日当头,要送的邮件一天比一天多。这种天气上路,阵阵热浪扑面而来,感觉都要中暑啦!昨天一个新来的大学生在送邮件的路上热哭了。”张小青一边擦着汗,一边对记者说。

  从事投递工作几年来,张小青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环境;而她也在工作中收获了无数感动,“大家的一句谢谢,就是给我最大的安慰。”张小青说,“除此之外,单位也给了我们不少关爱。为了给我们解暑,工会每天都给我们送来冰西瓜,熬好绿豆汤。”

  下午2时,又有新的邮件要递送。张小青骑着电动车,迎着热浪再次出发……

  建筑工地:关怀沁人心脾

  本报记者 胡信松  通讯员 邓建英

  烈日当空,酷暑袭来。

  7月6日下午3时,位于长沙市雨花区的万博汇名邸二期建设工地,湖南建工集团建筑工人邹志武扬起安全帽,抹一把额头的汗水,甩了甩敞怀的衣襟,手里拿着刚买的冰可乐,边抬眼望着天,边和自己身边的工友嘟囔,“这哪像是下午的太阳,毒辣得很!”

  据湖南建工集团万博汇名邸二期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陈爱国介绍,这个工地现在有700多名建筑工人,面对炎热的天气,施工方已经调整了作息时间,将上午上下班时间提早,下午上下班时间延后,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

  在每层楼还准备了防暑凉茶,在通风不好的施工点安排吹风机。

  “我们住的房子都装有空调呢!” 邹志武一脸自豪地说。

  邹志武从隆回来到长沙做建筑工人,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他告诉记者,做建筑工人身体要好,尤其是在长沙这种极易中暑的酷热时节。

  在建筑施工方面,邹志武经验丰富;面对长沙每年的炎炎之夏,他称已经习惯了,能从容应对。夏季施工有特别之处,比如要根据太阳光照方向选择施工墙体,尽量选择背阴的墙体施工,实在太热就搞室内施工,合理安排。

  在采访时,湖南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胜,工会主席石俊云正好率人来到工地慰问一线员工。他们为工人们送来了藿香正气水、金银花凉茶等防暑降温药品,一再嘱咐项目负责人,要科学安排施工计划,严格执行“午休令”,管好员工的吃、住;要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据了解,从7月份开始,湖南建工集团领导分赴全省各地在建项目,对员工的生产生活作业场所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和掌握员工的工作环境、住宿条件、饮食卫生状况和高温劳动防护措施,督促做好员工的防暑降温等劳动保护工作。各项目部也纷纷制订了防暑降温应急措施,购买了防暑降温用品和设备。

  拿着藿香正气水和金银花凉茶,施工员高阳晒黑的脸上写满幸福,“有公司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细致关怀,在高温之下我们也感受到了阵阵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