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农村改厕让劳动者“活得更有尊严”
2012-06-10 22:43:2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杨朝清] [责编:彭彭] 字体:【

  农村改厕是公共服务的一面镜子

  一个旨在让劳动者“活得更有尊严”的社会,农民的生活愿景,理应被勾勒得更加美好。这一切,显然离不开公共服务的身影

  杨朝清

  整洁舒适、科学储肥的卫生厕所,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万农民从此告别了“上坑厕”的生活状态。过去3年来,陕西省统一组织实施农村改厕项目,项目总任务56790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49.42%,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6月3日《人民日报》)

  在城市公厕广受关注的背景下,农村厕所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农村厕所大都设施简陋,通常和牛栏、猪圈混在一起,“一个厕所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一到夏天,蚊蝇乱飞,臭味难闻,危害了农民的身体健康。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农民无力修建卫生厕所;二是部分农民生活观念落后,愿意花十万八万修建漂亮的小楼房,却舍不得花钱建个卫生厕所。

  公共服务的职责,就在于为百姓提供市场力量不愿意提供,社会力量又无力提供的公共产品。陕西省一方面加强经费保障,另一方面在机制创新上下工夫,将农村改厕纳入省级卫生城市的评估指标,并拿出专项资金进行以奖代补,极大地提高了农村改厕的积极性。通过改厕,村容村貌得到优化,减少了一些传染病的传播;更为关键的是,农民的生活方式逐步从传统向现代过渡。

  一个旨在让劳动者“活得更有尊严”的社会,农民的生活愿景,理应被勾勒得更加美好。这一切,显然离不开公共服务的身影。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改厕只是一面镜子,投射着社会变迁和公共服务转变的集成影像。

  与冠冕堂皇的口号、苦口婆心的说教相比,具体而微的细节、触手可及的变化,更能打动人心。陕西农村改厕工作倾听群众的心声,正视百姓的基本民生诉求;在实际操作中,政府激发社会活力,调动公众参与,有力地推动了民众与政府在社会互动中分担责任,从“单向管理”走向“社会共治”。

  公共服务作为社会保障和再分配方式,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正在不断地进入也在持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城市也好,农村也罢,公共服务一方面要提高覆盖率,另一方面要提高服务质量;只有公共服务不断伸展,发展成果才能惠及更多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