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文化视点 > 正文
一曲母爱的悲歌与颂歌
2012-05-14 23:38:1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杨丹] [责编:荆彩] 字体:【

  一曲母爱的悲歌与颂歌

  ——与彭学明谈《娘》

  彭学明,土家族,著名作家、学者、批评家,全国人大代表。现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要作品有《我的湘西》、《一个人的湘西辞典》、《娘》等散文集。多篇作品入选教育部等编选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2012年,一位湘西籍作家红遍了大江南北。2012年,一位苦难深重的“娘”赢得了众多读者的眼泪与尊敬。这就是彭学明与他的《娘》。

  这是一曲母爱的悲歌与颂歌,这是一次儿子的剖心忏悔与找娘之旅,这也是一场全民的关于母爱亲情的大反思大追寻。

  5月13日,母亲节的前一天。记者与从北京远道赶来的彭学明在长沙面对面,近距离地谈《娘》,及《娘》背后的故事。

  感动文坛的《娘》,感动中国的《娘》

  “在这里只有一位母亲平凡而又顽强的爱,在她面前,所有的伟大与永恒都黯然失色。这位从历史和现实中悄然走来的娘,是所有中国母亲的代表。不但会感动文坛,也会感动中国。”这是在湖南文艺出版社今年初出版的《娘》中,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的评价。

  与陈忠实一道写推荐语的,还有贾平凹、阿来、张炜、刘震云4人,均为茅盾文学奖得主。五大茅盾文学奖得主共同为《娘》写下情真意切的推荐语,足见《娘》的分量与影响。

  其实,被感动的又岂只是这几位大作家。自去年《黄河文学》首次登载《娘》后,《美文》、《散文选刊》、《新华文摘》等纷纷转载,社会反响就一直极为强烈。

  从军营到学校,从老人到孩子,从公务员到农民工,许许多多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被《娘》所打动,都感到有话要说。

  很多读者在彭学明的博客上留言。有网友说:“罗中立的《父亲》,如果是油画父亲的里程碑,那么,彭学明的《娘》,就是文字娘的里程碑!”“这是有娘的人不得不读的《娘》。”

  彭学明说,世界上有很多有钱有势的母亲,我只要我娘这样的贫穷卑微就够了,世界是有很多伟大高尚的母亲,我只要我娘这样的弱小平凡就够了。

  确实,这是一个贫穷卑微、弱小平凡的娘,这也是一个集苦难之大成的娘,4次婚姻,5个儿女,受尽屈辱、磨难。为了孩子能活下去,她改过嫁,缮过粮(指拾获秋收时田地里掉落的粮食);为了孩子不受人欺负,她被人打晕过,也自杀过;为了多挣点工分,她曾被当作流窜犯抓进公社关起来,更曾因劳累受冻过度瘫痪了两年……

  但她同时又是善良、宽容、真诚、坚韧的。她不仅是用青春与生命为孩子谋取生存权、尊严权与发展权,也用大爱真情原谅了那些当初欺负她们孤儿寡母的人。她是湘西广袤原野里的一根野草,历经雨雪风霜,却不改生命本色。

  这样的一个娘,“超越了彭学明‘娘’本人的个体生命,显示了人类的共同价值。”

  我把娘弄丢了。我得把娘找回来

  “我把娘弄丢了。我得把娘找回来。我把心弄坏了。我得把心补完整。”这是《娘》里的原话,也是彭学明的心声与创作动机。

  在书中,与“娘”无怨无悔的付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并不理解、体恤娘,而是一味地嫌厌、伤害娘。

  “我”叛逆,与娘对立,不时用冷漠的话语伤害娘。尽管在外人眼里,我从小是个三好标兵,长大是,后来还当上了作家,全国人大代表。但童年的经历所造成的巨大心理阴影,让彭学明在娘面前始终是一个“问题少年”、“问题青年”。

  如果说“娘”的经历让我们心酸、感动,那么“我”犀利的忏悔则让人震撼、反思。彭学明以笔代刀,剖心而谈,文字里行间充满着彻骨的悔痛与思念。对娘的忏悔,对生活的忏悔,对自己的忏悔。这也是《娘》能引起广泛共鸣的另一个原因。正如阿来所评价的:“一种久违的悲伤与敬畏——人性中最无私的那一部分和人性中最隐秘的那一部分,都在作品中裸露出来,悲怆难忘。”

  在文中,彭学明曾将娘喻为无脚鸟(又名天堂鸟):“娘,就是那只飞了一辈子都没有停歇、无处停歇,也不肯停歇的无脚鸟。娘心中的天堂和太阳就是儿女们的幸福和安康。娘穿过一生的风雨和辛劳,把儿女带到风平浪静的港湾,让儿女得到幸福安康后,精疲力竭,嘎然而逝了。”

  每个人都有娘,每个娘都像一只无脚鸟。无论是乡下娘还是城里娘,有文化的娘还是没文化的娘,她们心中的天堂和太阳就是儿女们的幸福和安康。但身为儿女,我们可曾犯下过和彭学明一样的错误?

  不少读者表示,读《娘》以后,开始反省并纠正自己对父母的行为。“这最让我欣慰!”彭学明说。

  《娘》是纪实的散文,也是一面镜子。彭学明以自己血淋淋的剖析唤醒了其他人对父母沉睡着的爱。因此,这不仅是他一个人在找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找娘。

  据彭学明介绍,5月,知识产权出版社又推出了最新版的《娘(全本)》。在这个版本里,彭学明做了大量的增删。文字由文艺社的8万字增加到14.5万字,图文并茂。由于增加了许多细节,人物形象更丰满,叙事更完整。而增加的重点就是在娘去世后,自己找寻娘和修补自己心的历程。

  如果有来生,下辈子还做娘的儿子

  其实,彭学明不但为自己和读者找回了“娘”,把“娘”永远留在了身边,留在了文学的殿堂里,也为自己和读者找回了被人们越来越抛弃的文学艺术的本质,那就是真实、真诚与真情。

  《娘》的巨大反响,给彭学明注入了绵绵不绝的创作动力,彭学明准备再循真实、真诚与真情的写作风格,创作《娘》的续篇。

  “下一步我将写《爹》,目前已写了1万多字。”如果说《娘》是一部完全纪实的长篇散文,那么《爹》就是一部长篇纪实小说。这是因为,在彭学明未出生时,娘与爹就离了婚,加上3岁时爹因病去世,爹在他的记忆中几近空白。唯一与爹的交集是两岁那年,娘背着他到爹所住的寨子要伙食费(即《娘》一文开头所述)。所以,爹的形象基本上就得由别人口述而完成。彭学明说,他笔下的爹,将不再是他个人的爹,而是湘西男人的一个符号代表。

  《爹》以后,他还将写《姐》,写《妹》。他想通过这一系列的作品,通过家国命运的变迁,形成一幅完整的时代画卷。其中,我国几十年来的文化生态、人情生态、政治生态都会在其中有所展示。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最想对娘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面对记者的提问,彭学明很认真很动情地说:“如果有来生,下辈子还做娘的儿子。”

  同时,他还借本报对全天下的儿女们说:“不要像我一样,拥有时不珍惜,失去时再忏悔。一定要及时行孝。多想想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多想想我们欠了父母什么?多想想我们该为父母做些什么?”

  这是彭学明的肺腑之言,是彭学明在娘去世后日夜忏悔、追寻得出的答案,值得天下所有的儿女们思索与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