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有毒胶囊”面前,监管成了“稻草人”,why?
2012-04-21 00:32:5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沈德良] [责编:荆彩] 字体:【

  “有毒胶囊”面前,监管为何成了“稻草人

  厘清权责,完善问责,治理失灵失效的监管机制,追查毒胶囊更重要、更迫切

  沈德良

  “有毒胶囊”,这个多少带着耻辱色彩的名词,注定会记入历史,就如同“染色馒头”、“健美猪”、“化学火锅”、“皮革奶”这类名词一样。

  又是一桩由媒体披露的行业黑幕。在细节太多雷同的事件背后,行政职能部门依旧处于“灯下黑”的盲区状态。

  媒体曝光固然是在履行社会监督之责,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部门监管的不力、缺位和不作为。揭露问题,确实是媒体的分内事情。但在过往发生的种种食品安全事件内幕的背后,新闻媒体往往成了黑幕的第一发现者,而本来该肩负监管职责的各个行政职能部门,却充当着“打死老虎”的角色。

  “有毒胶囊”的曝光,再次见证着监管各环节的失职。毕竟,与媒体相比,监管部门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有着信息、技术、知识诸多旁人无法比肩的优势。如今,连作为局外人的记者都能借助最原始的手段揭开问题的黑幕,而监管部门充其量只能跟在媒体屁股背后,借一纸“紧急通知”来掩饰自己的失职缺位,然后进行为期几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来淡化舆论的愤慨。

  从废旧皮革到制成胶囊,再流入到一些不良企业,要形成整套产业链,并非一日之功。从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浙江新昌等地的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的现象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诡异的是,诸如工商、质检、药监等众多职能部门却长期全体失语。因此,无论是监管部门事后陈列出怎样推卸责任的理由,抑或事后再怎么卖力地“救火”,都无法掩饰它们平时懒政无为的痼疾。

  食品安全大于天。但就是这样“大如天”的事情,在各个监管部门眼里却轻如鸿毛。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公众将保障自己身心健康的希望寄托于监管机构。如今,这些机构居然成了“稻草人”一样的摆设!

  监管跑不过媒体,只能给公众留下众多联想的空间:沿袭多年的“九龙治水”式的监管模式,很容易形成监管盲区,有利时争着上,无利时相互推诿;抑或是出于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对无良企业的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产品安全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正常的监管机制形同虚设。现实生活中,每当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曝光后,监管部门的渎职很少被追究。这恐怕就是各职能部门每每失语却能安然渡过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监管跑不过媒体,不是媒体之幸,而是社会之痛。从这个意义上讲,厘清权责,完善问责,治理失灵失效的监管机制,比追查毒胶囊更重要、更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