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经济视野 > 正文
金银花产“金银” 产业“钱”景如花
2012-04-06 22:46:0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信松] [责编:荆彩] 字体:【

  全省金银花种植规模、产量不断增加,价格起起落落,如何避免“花贱伤农”?大山深处的一家农林牧业公司,告别“种花卖花”单一生产模式,瞄准金银花深加工巨大市场,最大限度延伸产业链条——

  试水金银花全产业链

  本报记者 胡信松

  天气晴好,农事繁忙。

  4月3日,绥宁县金屋塘镇张家湾村百花山,春意盎然。在绥宁县兴隆农林牧业有限公司的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30多个村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忙着给金银花施有机肥。

  比庄稼人更忙的是公司董事长孙俭。

  “下午必须赶下山去,金银花茶生产线要调试安装设备,金银花啤酒生产线的机器设备订购合同也要签订。花开不等人,再过两个多月,金银花一开,生产加工就有的忙了。”兴隆农林牧业首次涉足金银花深加工领域,孙俭总是脚步匆匆。

  种植:量增价跌

  从2007年开始种植金银花的兴隆农林牧业公司,起步不凡。在绥宁县金屋塘、水口等乡镇,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建起金银花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00多亩、良种金银花种苗繁育基地100多亩。

  孙剑并不满足于此。在他的主导下,8家金银花种植合作社先后成立,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民种植金银花。

  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提高了,销售却成了农民发愁的事。“现在我们村还有1000多公斤去年的干花没卖出去呢。”绥宁县瓦屋乡石屋村种植大户杨其华告诉记者。

  其实,杨其华所说的这种情形并非个例。随着全国金银花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增加,市场趋于饱和。“花丰价贱”自然不可避免。

  近几年,金银花价格经历了一波“过山车”行情,从2008年每公斤200元,一下降到去年60元。

  被称为山区“致富花”的金银花,如何避免“花贱伤农”,走出农产品量增价跌的怪圈?

  深加工:让金银花变成“金银”

  “必须告别传统的‘种花卖花’单一模式;不向下游延伸,金银花就没有出路!”孙俭对记者说。

  “我省金银花卖难,主要是本地没有大型金银花产品深加工企业,无法掌握市场话语权。”销售金银花10多年的杨锡存也有同感。

  孙俭把目光瞄准了金银花提取物和新产品研发等精深加工。

  2011年,兴隆农林牧业在绥宁县袁家团工业园购地50多亩,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工厂,一期工程投资2000多万元,包括年产100吨金银花茶生产线、年产20吨金银花木糖醇含片生产线、100吨金银花凉茶颗粒、2000吨金银花啤酒(饮料)生产线。目前,各条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预计在4月底可试产,6月份正式规模化生产。

  “二期工程年底就要上马,主要是提取金银花中用于制药的绿原酸,开发金银花功能性饮料。预计深加工对金银花干花的年需求量将达到两三千吨。”孙俭坦言,在偏远的大山中敢于大手笔投资,就是看中金银花深加工的巨大潜力。

  全产业链: “钱”景如花

  这的确是一幅令人怦然心动的金银花产业链图景:

  山上,兴隆农林牧业大规模种植金银花,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行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提升金银花产量和品质。

  山下,对金银花进行深加工,研发生产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材料的药品、饮料等,提高产品附加值。

  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常务理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吕芳德指出,湖南的金银花产业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走深加工、产业化的路子,培育龙头企业,将金银花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条。

  “我们的目标就是朝着育苗、种植、加工,一直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发展。”一直看好金银花产业“钱”景的孙俭志存高远。

  绥宁县县长罗建南认为,在金银花产业化方面,兴隆农林牧业已经走在了前面,从种植基地,到生产车间,从山上到山下,兴隆农林牧业 “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只要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实现无缝对接,农民、农村与资本、市场对接,形成相互配套的产业链,农民增产增收就不发愁了,也可以走出农产品量增价跌的怪圈。

  春风拂面,站在百花山上,放眼望去,尽管满山的金银花才吐新枝,但繁花似海的丰收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回到袁家团工业园,兴隆农林牧业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片静谧,待6月金银花开,这里将会机器轰鸣,流金淌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