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专题 > 辛亥湖南 > 正文
【辛亥·湖南】明德学堂里那个小院
2012-01-07 13:06:1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文热心 谢道怡] [责编:蔡矜宜] 字体:【

  明德学堂里那个小院

  

  华兴会成立会故址。

  

  “龙府”中华兴会人物雕像。

  

  明德华兴中学黄兴图书馆。

  □本报记者 文热心 谢道怡

  在长沙湘春西路的明德华兴中学最东边的一角,有一座青砖黑瓦小平房,朝南开的一个月洞门上刻着“龙府”二字。

  这是新修复的“华兴会成立会址纪念馆”。明德学堂,史称湖南“辛亥革命的策源地”,这座小院就是见证。

  小院来历不寻常

  这小院本是攸县绅士龙湛霖的公馆。龙湛霖是清朝翰林,官至刑部侍郎,退休后定居长沙。其长兄汝霖做过国史馆誊录,曾为权臣肃顺西席。其二兄溥霖官至知府,病逝于军营中。

  不过,一百多年过去,当年的龙家公馆已经在人们视线中消逝,只剩下“西园”这个地名,原址上现在是省电力科研所。而最早是西园内几间房子办起来的明德学堂不仅从这里延伸到湘江边,并且早在上个世纪初于全国“布点”,改革开放后还把点布在了海南。修复这座小院,是明德反哺西园?

  是,也不是。明德是湖南“辛亥革命的策源地”,而这座小院是“策源地”的中心。

  1904年2月15日(农历春节),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100余人,在这里以聚餐为名举行华兴会成立大会。华兴会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内第一个革命组织,不仅提出了革命纲领——“驱除鞑虏,复兴中华;同心扑满,当面算清”,还提出了革命方略,这就是黄兴在成立大会上发表《革命发难之方法》的演说中提出的:“一省发难,各省响应。”可以说,以后同盟会革命行动,都是按照这个套路进行的。

  小院的幸运是因为它姓龙。龙家是书写湖南近代一百多年历史难以绕开的。这一家几代人都与时俱进,开风气之先,在每个关键时期,都有标志性人物诞生——龙璋、龙伯坚、龙永图。特别是小院的主人、龙家第三代人龙璋,在这个小院里劝说过防守长沙的中路巡防营统领黄忠浩站在革命一边。遗憾的是,龙璋尽到了责任,可惜的是黄忠浩本来答应顺应潮流、湖南“可以自由行动”,可当他看见两个革命党人年纪轻轻、“气色灰暗”时,又反悔了,最后做了清廷的殉葬品。湖南反正后,龙璋又出任西路招抚使,为摧毁湘西这个清廷最后的堡垒立下了汗马功劳。

  它的幸运,还在于它接受了明德学堂创始人胡元倓。胡元倓之所以能在西园内办学,是因为他的两个姑姑分别嫁给了龙氏兄弟汝霖、湛霖。由此,它在艰难中得到了更多的幸运:胡元倓接受了一个反清、共和革命的扛旗人物黄兴,因为他俩是留学日本东京的同学。明德学堂教务主任兼体育教员黄兴也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曾是复壁藏宾处

  这个小院又是革命道路坎坷曲折、革命党人愈挫愈坚的见证。

  华兴会成立后,策划了长沙起义:在11月16日(农历十月初十),即慈禧太后七十岁生日“万寿节”,于省城万寿宫(又名皇殿,原址在今五一广场)埋置炸药,炸毙来行礼的湘省大吏,乘机起事。

  为此,黄兴亲赴湘潭,会见洪江会首领马福益,商洽起义计划。随即派宋教仁、胡瑛赴鄂,设华兴会支部于武昌;派陈天华、姚宏业赴赣,游说防营统领廖名缙届时响应;派周维桢赴四川联络会党。同时,杨毓麟、章士钊在上海设爱国协会,作华兴会外围;两湖留日学生刘道一、田桐等组织新华会,拟择机回国参与华兴会起义。湖北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成立后,黄兴亲往联系,商定湘省发难,湖北响应。稍后,又设同仇会,专门负责结纳会党;更在长沙小吴门正街设东文讲习所,借教授日语、算学为名,作为培训会员和秘密联系据点。各方联络工作,日益频繁。

  可是,这个计划泄露了,官府开始抓捕黄兴。在胡元倓、龙绂瑞的帮助下,黄兴最终脱险。大致经过是,这日恰好龙绂瑞设宴请客。在宴会上,黄兴表现得不惊不慌,然后对龙说:“近日,我相了一面,相士说,我有缧绁之灾,你能不能援手相救?”龙绂瑞以为黄兴开玩笑,便说:“你平日豁达明理,今天怎么相信这种无稽的谰言。”到了下午,有人来报信,黄兴的寓所紫东园被兵役围守,搜捕甚急。原来,这信是黄兴长子、12岁的黄一欧报的,只是一欧没有找到父亲,因而告诉了另一位老师,那老师便来相告。此时,黄兴才将起义之事告诉龙绂瑞。于是,龙绂瑞便来了个复壁藏宾,将黄兴安排在龙宅地下室的夹墙中。黄兴在龙宅“终日读书,每饭辄尽三碗,无疾首蹙额之态”,只是惦记自己存放在西长街长沙中学的一个重要信箧,担心“设被搜查,按籍而诛,事殊危险”。第二天,龙绂瑞身着礼服出门,装作外出会客的样子,取回黄的信箧。两个人连夜将册籍文件焚毁。黄兴在龙家一住3天。待胡元倓等将带兵搜捕的官员“摆平”了,搜捕不那么紧急了,于第四天,黄兴坐着放下帘子的轿子,装作龙宅女眷外出的样子,在张继跟随下,前往圣公会。然后在黄吉亭、曹亚伯等的精心策划和掩护下,安全离开长沙,从上海东渡日本。

  风云际会辛亥时

  在小院一个展室的墙上,挂着许多辛亥英烈的照片。他们都是明德的骄傲,从这里走向全国,在那场革命的大风大浪中击水前行,演出了一幕幕历史壮剧。

  “蹈水三烈士”,陈天华、杨毓麟是明德学堂的教员,姚宏业是明德速成师范一班的学生。

  手握重兵,准备率师直捣北京的吴禄贞,是明德的教员;如果不是被袁世凯所谋害,让他打进北京,中国的历史可能要改写。“孙中山”的发明者章士剑,是北京明德大学的教员。如果不是他的“贸贸然”,今天“孙中山”的名字能如此响亮?

  “同盟会第一烈士”的刘道一,是明德学堂学生。

  与黄兴指挥广州黄花岗起义的赵声,是明德学堂早期教师。

  辛亥反正时做过吴淞都督、光复军总司令的李燮和,被称为“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胡瑛,都是明德经正一班的学生。

  后来成为民国政坛名人的谭延闿是明德早期负责人,张继、王正廷是明德早期教师,陈果夫则是明德的学生。特别是谭延闿,作为明德学堂的董事长,在追求“君主立宪”的道路上被碰得头破血流之后,终于认定“国内政治已无可为”,只有走革命道路才能挽救国家危亡,也就转过来与革命党人结盟,倡导“文明革命”。他不仅利用自己谘议局长的身份,保护了一批革命党人和奔走于革命的绅士,而且在反正成功后出任民政长。焦、陈二位都督被害后,他又被人抬上都督位置,为稳定湖南——武汉这个战略后方起了重要作为。

  还有更多响亮的名字:秦毓鎏、苏曼殊、周震鳞、李书城、宁调元、杨德麟、阎鸿飞……要么是明德的教师,要么是明德的学生。

  据统计:1904年2月,华兴会成立时,首批会员一百余人,其中有明德师生40余人;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首批会员170余人中,其中有明德师生19人;湖南辛亥英烈300多名中,其中就有明德校友40多人。

  “每饭莫忘天下事”

  1912年11月,离开8个年头的黄兴回到明德,来到这个小院。

  这个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回忆起当年,激动不已,对明德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赞扬。

  因为明德不仅是华兴会的产床,是长沙起义的掩护所,更是培养辛亥革命中坚力量的摇篮。

  黄兴在明德,不仅教给学生现代文化知识,更“时常向学生灌输革命学术”。就是在给明德食堂题写的那副对联——“劝诸君努力加餐,每饭莫忘天下事;看先贤画齑断粥,立身端在秀才时”,也带有明显的革命色彩,有着强烈的渗透力。至于利用课堂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更是黄兴、张继、周震鳞们的“常规动作”。有一天,黄兴上博物课,双手托了一个大面盆走进讲台,盆里放了一条大鲜活的鲤鱼,开口就说:“今天讲鲤鱼跳龙门。”他先讲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和它的科学道理,然后说:“鲤鱼终究还是鲤鱼,决不会成为龙的。只因造反的人,都想做皇帝,所以才捏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历朝历代都是赶走一个皇帝,又来一个皇帝,对百姓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法国的革命党人就聪明,他们在革命成功以后,将政体改为民主共和,再不要皇帝了。”

  正是在黄兴等的灌输下,明德学堂一时革命氛围十分浓厚,明德师生纷纷走了反清、共和革命道路。

  走出小院,与讲解的小姑娘告别。她是明德的一名学生,青春焕发和历史凝重,都写在她的脸上。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记者 郭立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