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专题 > 走基层 > 正文
【记者在基层】石头山上凿出亿元产业
2011-11-27 22:38:5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军 黄巍 金中平 谢华 陆家东] [责编:周静] 字体:【

     【记者在基层】石头山上凿出亿元产业

  本报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金中平 谢华 陆家东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11月24日,记者在溆浦县洑水湾乡万亩橘园看到,园内一片繁忙,山上采橘、路上运橘、山下收橘、工厂加工橘。灿烂阳光下,橘农露出了笑脸。

  谁能想到,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乱石岗。

  岩缝凿土种果树

  洑水湾乡在沅江边,多石头山。该乡莲花村前有沅江阻隔,后面乱石丛生,人均不到0.2亩地。但受沅水小气候影响,这里却适合种橘,村里已有上千年的种橘习惯。由于地少,2004年,一些村民试着在村后的石头山上栽种橘树,获得成功。

  在石头山上种橘并非易事。走进橘园,树下、坡上随处可见一堆堆石头,有的地方堆得像要塞城墙。村民们说,石头太多,得把岩缝里的土凿出来才能种树,淘空的岩洞用水泥加固一下,就变成了蓄水的“岩槽”。橘园里,“岩槽”随处可见。每逢天旱,橘农就用“岩槽”里的水浇树。

  石头山也能种橘树,这让村民们很振奋,他们纷纷上山开荒。但山上石头太多,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从岩缝里凿取到土,村民们便肩挑手提,将泥土弄上山,填在乱石之间,再栽种橘树。

  村委会主任田千雄说,莲花村以前没通公路,从山脚到山顶,挑一担土要花几个钟头,一天下来,挑的土刚够栽一棵树,但村民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像蚂蚁搬家似的,在坡度50度的乱石岗上,开辟了大片橘园。

  见莲花村村民凿土种橘树,邻近的新民、合农等村的村民也纷纷上山开垦。2004年至2008年,建成了集中连片的1.14万亩橘园。

  “三挂一铺”讲生态

  洑水湾的柑橘好吃,重在讲究培管。有机、生态、无公害这些名词,当地老百姓耳熟能详。

  橘园病虫害防治统一实行“三挂一铺”和“三不一机”。洑水湾乡乡长向宣绘介绍,“三挂一铺”即树冠上挂一块黄板,板上用一种粘合剂专杀飞虱类小虫子;待青果长大一点后,在树干上挂一个装上糖醋液的瓶子,诱杀大果实蝿;园中电杆上装上杀虫灯,对大型成虫蛾子进行灭杀;树下铺返光膜,以此增加树冠底层阳光照射量,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品质。“三不一机” ,则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催果素,只用猪牛粪等有机肥。

  为建好橘园,乡政府经常请高级农艺师实地指导,还专门建了精品园进行示范。一位前来收购脐橙的客商告诉记者,洑水湾乡产的脐橙个大体圆,色泽光亮,水份多,含糖量高,口感非常好,还耐储存,放到第二年6月都不会掉水分。

  细中有细创品牌

  洑水湾橘农的品牌意识很强,从生产管理到加工营销,都有套路。一个个环节如同绣花,就连采摘也讲究精细。记者在橘园看到,为了不伤果皮,橘农们在装果子的箩筐里缝了一层布。用农用车将果子往山下运时,也用木板在车上搭起一层层隔板以避免碰伤。保鲜,包装等环节,更是细中有细。

  创品牌要有好包装。“洑水湾牌”脐橙进行了商标注册和绿色产品认证,乡里还请专家设计了包装,成立了柑橘协会和淳香果业有限公司,统一对外营销,并设计了专门的宣传网页,实现网上销售。

  莲花村党支部书记田千权算了一笔账,几年前,该村柑橘每公斤只能卖1元左右,去年其脐橙已卖到每公斤3.6元,畅销全国。乡党委书记李翔说,今年,莲花、新民、合农3个村集中连片的万亩橘园可产脐橙3000万公斤,产值可达1亿多元,橘农人均收入可达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