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填平城乡文化鸿沟
2011-10-31 23:25:3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詹万承] [责编:蔡矜宜] 字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认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如果按照地域来划分,文化可粗分为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这些年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与之相应的城市文化也迅速更新,像北京、上海等城市,融古今中西,已成为引领国际时尚潮流的大都市,可一些乡村在更新、发展、提升文化方面却显后劲不足。

  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应只是城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样也是乡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两者不可偏废。毋庸掩饰,城乡文化呈现出“二元结构”,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发展各异,这有其本身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城市有城市的文化,乡村有乡村的文化,这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如今的“二元结构”却不仅是文化各异,而是乡村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与城市文化的悬殊越来越大,城乡之间差异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亦步亦趋追随城市文化发展脚步,缺乏对自身文化特质的自信与定位。

  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需要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一些农村的空心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农村人口有文化消费的需求,却没有消费的对象以及足够的消费能力,所以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文化作为一种消费需求,不仅是满足人们眼下之需,同时也是刺激将来其他需求的必要铺垫。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只有掌握更多的文化,才能拥有和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积淀能量的基础性作用。

  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并非把乡村文化建成城市文化的复制品,而需要根据乡村特点突出其自身的特色。比如,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上,乡村就比城市更优势,这是乡村文化自身的特质所在。只有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文化才能取得真正长久的成效。

  扭转城乡文化之间的“二元结构”,一方面需要乡村文化自身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城乡文化的相互对接。有效克服城乡文化之间的心理落差,既需要城市文化更具包容性,同样也需要乡村文化更具自信。

  城乡文化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实际上并没有实质上的高低之分,不能简单地把城市文化认为是“阳春白雪”,而把乡村文化就归类为“下里巴人”,它们只是一种互补:乡村文化需要淘汰过时落后的糟粕,汲取城市文化的新鲜活力,城市文化也需要戒除浮躁奢华,借鉴乡村文化中的传统与精华。两者只有互相交融,才能为整个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才有可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