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专题 > 走基层 > 正文
【记者在基层】油城“心脏”里的敬畏之心
2011-10-11 20:47:3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宋立波] [责编:蔡矜宜] 字体:【

   油城“心脏”里的敬畏之心

      本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宋立波

  碧树掩映群山,群山拥抱油城。

  10月9日下午,记者走进了长岭炼化公司炼油二部中心控制室。正面墙上近百平米的显示屏正显示着16个装置关键点的实时画面,操作系统近百个数据在屏幕上不停地跳动着,20多名操作工聚精会神盯着屏上的数据。“这可是长炼所有装置的‘心脏’。”炼油二部副主任夏登刚骄傲地说,“长炼油品质量升级改扩建项目20套装置所有操作数据都在这里。它是国内首家大型集约化全国产化DCS系统应用基地,引领着大型炼油操作系统国产化的时代脉搏。”

  岁月峥嵘。40年前开始,长炼每套装置都配备了一个操作室。室内墙面上挂着满满的手抄表,查看、调整数据都要在墙面上手动完成。2009年年5月,该公司动工建设中心控制室以及大型集约化全流程炼油DCS操作系统。该系统的全部国产化,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国产化系统比国外的系统成本要降低1/3。”夏登刚说,“集约化操作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以前的一个班120人,现在只有70个。”

  “先进装置要有优秀的科技人才操作。过去一人单岗,后来一人多岗,现在必须会系统操作。”夏登刚介绍说,不少操作人员立足岗位成才。环保区的陈文涛班长,从技校毕业后,苦学苦钻,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重整装置不仅一次开车运行正常,而且各项指标达到了中石化同类装置的第一名。

  巾帼不让须眉。24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装置的李开菊是名女班长,她和丈夫都在中心控制室当操作员,“夫妻档”昼夜兼程照看着生产装置。在操作室内,记者见到了常压催化区女操作工腾慧桃。12年前从大学财会专业毕业到炼油岗位上,她从零开始学;经常穿梭在装置中查流程,把每道工序、流程都想上好几遍。“只要是我的事,我都会尽职尽责做好。”

  “心脏”里跳动着一颗颗敬畏之心。16时30分,离交接班还有半小时,常压催化区的岗长陶建国带着盒饭到催化装置巡查了一圈,提前到位了。从17时开始,他要连续工作16个小时。建国说:“这工作难、累、危险。一线出了任何问题,我都是要担责任的呀!”“您害怕吗?”“怕!”建国直言,“我已经在这个岗位干了16年。干的越久,懂的越多,心理压力也越大。”“夜班可以打一会盹么?”“绝对不行!”建国说,“显示屏必须时刻有人盯着,上趟厕所也必须报告班长。”

  17时10分,本该下班的常压催化区主管罗伟却再次来到现场,在标有“反再系统”的显示屏上调整了几个数据,又与当班人员商谈、协调了半个小时。“工作了17年,记不起多少次梦见装置出问题了。我真不愿意这些事情真的发生。多核对几遍数据,绝对不是坏事。”也许,这就是他们荣膺全国青年安全示范岗,国家、省、市级工人先锋号等称号的缘由吧。

  18时,记者告别中控室。一轮圆月已爬上山头,照着炼塔、

  中控室。大地寂静。但我们却听到,这颗“心脏”顽强地跳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