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专题 > 辛亥湖南 > 正文
【辛亥·湖南】覃振,那远去的背影
2011-10-09 20:13:5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覃晓光] [责编:蔡矜宜] 字体:【

  覃振,那远去的背影

  覃晓光

     

 

作者(右一)与覃振二女覃铭(左五)、次子覃定(左六)、七女覃琼(左三)在覃振故居。

 

文革期间,周恩来在章世钊信函上有关覃振及家属的亲笔指示。

 

1917年孙中山委任覃振为参议的大元帅令。

     人物简介

  覃振,字理鸣,原名覃道让,(1885-1947)湖南桃源人。

  著名爱国人士,辛亥革命先驱。早年就读日本东京弘文学院、早稻田大学,曾任中国同盟会总部评议员、武昌首义湘桂联军督战官、大元帅府参议、湖南巡阅使,后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代理院长、司法院副院长等职。

  开头的话

  记得那是1981年,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湖南电视台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筹拍《黄兴与辛亥革命》文献纪录片,我有幸与刘自成、黄河清、陈大军诸君参与了该片的拍摄和采编工作。

  正是为拍摄这部纪录片,我有机会采访和结识了许多辛亥革命先驱人物的子女和亲友,收集了许多那个时期、那些人物的史料。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那段历史发生了兴趣。我更加关注那段历史事件中的一个著名人物,那就是覃振。我着手搜集和整理相关史料,寻访有关亲历和熟悉那段历史的人,试图让他那渐渐远去的背影,慢慢清晰起来。

  一转眼,30年过去了。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重新触摸那些历史碎片,我常常心潮澎湃……

  一 “桃源三杰”:宋教仁、覃振、胡瑛

  湖南桃源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也是一个民风古朴、强悍,名人辈出的地方。在那里,年长一点的人大都知道,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上出了三个响当当的人物,即宋教仁、覃振、胡瑛,人称“桃源三杰”。

  据胡瑛妻弟饶彤武回忆:“桃源三杰,年龄宋居长,胡瑛次之,覃振最小。家庭情况,覃最优、胡次之,宋家道贫寒。他们三人,早时均富革命理想,宋年长,胡、覃唯宋马首是瞻。”

  1899年重阳节,他们同学三人相约来到常德河洑山,在山上“歃血为盟,结拜兄弟”,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共同致力于反清斗争。

  1903年,覃振进入设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师范学习。这年10月,官府聚会,鼓吹“忠君”谬论,“效忠皇帝”。覃振冲上讲台,严厉驳斥,述说救国必须革命的道理,公开宣称要“反帝、反清”。众官绅大惊失色,下令要当场逮捕他。常德知府兼湘西学务总办朱叔彝,怜惜覃振年少有才,决定从轻发落,仅以开除学籍了事。覃振被学校开除后,撰写白话文《死里求生》,阐述反清革命的道理,贴遍常德大街小巷。此举在常德引起轰动。常德在京某官绅将此上报,当局即刻下令通缉覃道让(即覃振)。常德知府朱叔彝得此消息后,立即找到覃道让,包下一“划子”(桃源地方的一种小船),并为他改名郭谦之,让他尽快离开此地逃往上海东渡日本。此后,覃道让的名字就随着那条小船的远去,慢慢消失了。后正式改名覃振。

  二 辛亥革命前夕,覃振三次逃往日本

  1903年12月,覃振第一次辗转到达日本,进入东京弘文学院读书。

  在弘文学院,覃振结识了黄兴。后经宋教仁介绍加入了以黄兴为会长的反清革命组织——华兴会。

  华兴会成立后,即策划举行长沙起义。覃振与留日学生仇鳌、焦达峰、刘道一、仇式匡等积极响应。

  覃振应黄兴、宋教仁之约回国参加起义。但当他回到国内时,因起义走漏消息,黄兴、宋教仁、刘揆一、陈天华等分别逃散。

  覃振回国参加起义不成,便回到桃源老家,与未婚妻宋之昭结婚。结婚后,因官府追捕,覃振第二次逃往日本。

  1905年,孙中山到达日本,与黄兴会面,决定将兴中会、华兴会等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中国同盟会”。覃振以华兴会骨干身份参与同盟会的革命活动、成为同盟会的发起人之一。1906年覃振受黄兴指派再次回国。覃振参与了同盟会起义的策动和筹备。后因与禹之谟等组织策划公葬陈天华、姚洪业活动,因势利导,鼓动造反,被官府缉捕。覃振第三次逃往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就读法律系。

  覃振在早稻田大学二年半法律专业的学习,使他广泛接触了西方一些民主自由的政治理念,对他日后从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期间覃振先后与黄兴、孙中山成为关系密切的革命同志,并被推选为同盟会评议员。

  覃振同时也是共进会的发起人之一。1908年,共进会认为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决定派遣骨干回国,运动新军、会党,策划起义。覃振与共进会主要领导人焦达峰等陆续回国。覃振到达长沙当天,就在下榻的连升街客栈被官府逮捕,并判处监禁终生。

  覃振在狱中写下七律一首,表达了他那时的心境:

  “十五离家仗剑游,雄心辜负少年头。

  误来古洞避秦劫,忍向新亭泣楚囚。

  壮志未酬海国梦,伤时感旧故园秋。

  渔樵莫话当年事,山自青青水自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这消息,震撼了沉睡中的中国大地,之后,各省纷纷响应,覃振随即被释放。他毅然随援军开赴武汉,任湘桂联军督战官。

  覃振达到武汉后,武汉战事正紧,黎元洪任命他为军政府秘书长。12月,黎元洪任命覃振为特派代表到南京,参与协商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事宜。

  三 孙中山委任覃振为湖南支部长、大元帅府参议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达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月28日,临时参议院成立,覃振被选为参议院议员。

  1912年3月,南北议和事成,袁世凯就任第二届临时政府总统,覃振为了捍卫辛亥革命成果,不顾一切反对袁世凯的篡权。他是黎元洪副总统的代表,他未经黎本人同意,竟以黎副总统代表的身份,向上海《申报》发表电文,揭露袁世凯的阴谋,引起轰动。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被刺,覃振与蒋翊武立即赶赴上海,调查“宋案”真相。

  同年,覃振力举孙中山的主张,武装讨袁。8月,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覃振第四次逃往日本。

  与前三次不同,前三次他是以学生身份参与政治活动,这次他以政治家身份专职从事革命活动。孙中山决定改造国民党、建立中华革命党。覃振率先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并按手印宣誓,效忠孙中山。孙中山直接任命覃振为湖南支部长。

  随后,覃振开展和参与了“驱逐汤芗铭”、“恢复立法”、“南下护法”等一系列革命活动,成为孙中山先生坚定的追随者之一。

  1917年孙中山委任覃振为大元帅府参议,同时委派他为湖南巡阅使,继续负责部署湖南军事。同时任命林祖涵(林伯渠)为劳军使,与覃振同行。覃振到湖南后,积极配合孙中山的部署,采取果断行动稳定局势。

  这一时期,覃振奔波于湖南上海之间,完全按孙中山意图行事,深得孙中山倚重。

  也就在这段时间,覃振娶了年轻的汉寿姑娘梅鹤修为他的第二位妻子。

  四 覃振与毛泽东的第一次握手

  1922年,孙中山着手改组国民党,邀请共产党人参加。覃振极力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贡献,并被推选为改进案起草委员五成员之一。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覃振等24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等17人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此时覃振年届40岁,毛泽东刚满30岁,但两人老乡见老乡,话语融洽,意气相投、相互仰慕。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与瞿秋白、恽代英等赴上海,覃振被派往武汉,负责指导湘、鄂两省党务。

  毛泽东给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李维汉写信,介绍覃振回湘,请给予帮助。

  新中国成立后,覃振的二女覃铭在拜访当时的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时,李维汉回忆说:“覃振和毛泽东关系比较密切,交情很深。在大革命时,已经是很熟悉了。” “1924年覃振从广东到湖南,拿了毛泽东同志亲笔写的介绍信给我,要我帮助覃振做恢复国民党组织的工作,我和何叔衡、夏曦两同志商量后,帮助覃振设立国民党筹备处。”“我和覃振的友谊也是经过毛泽东同志的中介而奠定的。”

  覃振长女覃钰回忆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父亲被选为中央执委、代理中央宣传部部长,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候补执委,两人交情很好。茅盾先生的回忆录有这样的记述:“中央宣传部长汪精卫不在时,由覃振代,覃振不在时毛泽东代,毛泽东不在,由我代,我是代、代、代部长”。

  国民党第一次代表会结束后,覃振宴请湘籍友人,毛泽东应邀赴宴。席间,覃振夹起一个辣椒,笑道:“这是检验真假老乡的试金石。”大家都笑了。

  胡耐安在《欢乐岁月覃理鸣》一文中回忆说:“毛泽东在国民党上层人士中,与覃振私交最好,就同乡关系、就私人交情,除覃而外别无第二人。”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饶怀民在《覃振传论》一文中说,湖南是辛亥革命时期领袖人物荟萃之区,但二次革命失败后,湖南的革命运动几乎陷入无人领导的窘境。覃振临危受命,从二次革命失败到孙中山逝世前的一段时期内(1914~1925),业已成为湖南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五 推进立法、司法改革、力主团结抗日

  1925年3月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覃振悲恸不已,马上赴京,为孙中山守灵。

  孙中山逝世后,各种矛盾加剧。覃振曾一度误入歧途,成为“西山会议派”。

  1932年后,覃振历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代理院长,司法院副院长等职。这期间,覃振赴欧美等国考察6个月,回国后他大声疾呼:创造我国需要之法律,实现我国政治、经济之统一,并提出除旧布新九条主张。覃振抱定决心,竭力将100多年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一一予以废除,其中废除领事裁判权案最为艰难,牵涉到美、英、德、意、日等多个国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小林在《覃振传》中认为“覃振在司法院任上,最重要的贡献当属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案。”“此提案最为困难、最为复杂,关涉民族存亡大计”。“其贡献无论怎样评价亦不为过。”

  抗战爆发后,覃振极力主张国共合作抗日,并发表声明:“不论什么党、什么派,只要能真正领导抗日,我就拥护。”覃振致信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表示拥护中共的主张。

  1936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领导人林育英、洛甫(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联名给正在长征途中的红二、四方面军领导人拍发了一份电报,其中一段说:“上海许多抗日团体及鲁迅、茅盾、宋庆龄、覃振等均有来信,表示拥护……”

  覃振作为国民党元老,并身居国民党要职致信拥护中共主张,是极为难得的;也说明他深明大义,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这种爱国情怀,终其一生,始终不渝。”抗日战争爆发后,覃振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声望,支持、掩护爱国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进行抗日救国运动。

  时任塘田战时讲学院副院长的吕振羽回忆说:“讲学院是一所我党培养干部的学校,国民党多次想查封,都给覃振顶住了。”受中共委托,曾给覃振当过秘书的翦伯赞也曾回忆说:“覃振在政治上是掩护我,在经济上是支持我的。”

  原毛泽东同志秘书、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锐在《忆六如老伯》一文中说:“李六如1935年在江西从事革命活动遭国民党通缉,后被捕并判死刑。在狱中写信给他的老朋友覃振求救。覃振极力疏通,并给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去信保释。获释后,住在覃振家。1938年到达延安,担任毛泽东同志办公室秘书长。”“覃振真是党的不忘旧情的好朋友,对这样一位被通缉的‘老共匪’死囚,敢对他今后行动‘完全负责保证’是难能可贵,义重如山。”

  1937年底,覃振随国民政府移驻重庆。跟随覃振同行的还有一位红颜知己,名叫全汝真,后来成了覃振的第三个妻子。

  六 重庆谈判时,覃振两次宴请毛泽东,毛泽东送他“红皮袍”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覃振抱病亲赴机场迎候。当毛泽东走下飞机时,他走上前去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毛泽东亲切地说:“理老,我们分别21年了,今天终于相见,真是不容易啊!”

  9月1日,中苏文化协会在重庆举行一个庆祝酒会,周恩来请翦伯赞告知覃振,毛泽东将出席,想请他参加。重庆《新华日报》(9月2日)报道了这次酒会相关盛况:“……在毛泽东的脸上,是欢喜和感动的表情。当覃理鸣先生和他相见的时候,紧握着手久久说不出话来,终于眼圈红润,流下泪来了。”

  历史学家侯外庐也参加了这个酒会,他回忆说:“毛主席进入会场,各界名人争先恐后围上去和他握手。在所有与会者中间,我最难忘记冯玉祥将军和覃理鸣(即覃振)先生的激动神情。我站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亲眼看到覃理鸣先生拉住毛主席的手,激动得只是流泪,却久久说不出一句话。”(侯外庐《韧的追求》P167-168)

  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两次登门拜访覃振,覃振两次设家宴款待毛泽东。

  第一次是9月7日,毛泽东到重庆临江门码头杨家花园覃振第三位夫人全汝真家拜访覃振。陪同的有周恩来、王若飞、叶剑英。覃振请翦伯赞、侯外庐作陪。家宴由二女覃铭筹办。

  侯外庐在《韧的追求》一文中回忆这次家宴,称有二件事给他印象很深,一是“宾主之间似乎不泥于礼,从中可以悟出毛主席和覃理鸣先生相交甚深。”二是“覃先生说话较多,他介绍了不少蒋介石的情况,多请主席警惕之意。”

  覃振宴请毛泽东之事,很快传开了。也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蒋介石大发雷霆,当着国民党元老居正的面说,“覃振该回家抱孙子去了。”

  第二次宴请是9月下旬,宴席由全汝真一手操办。客人还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叶剑英四人,作陪的有章士钊、翦伯赞、邓初民三人。

  全汝真1981年应邀从美国来北京参加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活动时,回忆了那段往事:“那天毛泽东他们从山上步行到我家。覃振对我说:你看共产党人多么廉洁,国民党大官们上山下山哪一个不是坐‘滑竿’的,在共产党看来是不尊重人是欺辱人。”“毛主席很幽默地对我说,欢迎你来延安看看。我们虽然请不起山珍海味,鸡鸭鱼肉还是有的。”

  覃振二女覃铭回忆说,宴请毛泽东后,父亲很兴奋,一再说,“我和润芝说,蒋介石为人奸诈,三十六计,走为上,润之说,只要前线打胜仗,就不怕。”

  毛泽东返回延安后,得知覃振患支气管炎,受不了风寒,特意托林伯渠到重庆,送给覃振一件羊皮袍。覃振的七女覃琼回忆说:“父亲生前穿上这件皮袍,时常翻来覆去地抚摸,还说:‘这是一件红皮袍(指共产党送来的)啊’……”

  七 归葬岳麓山,和老友长眠一处

  1946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悍然发动内战,覃振义愤填膺,辞去司法院副院长一职,避居上海。

  1947年2月,周恩来曾专程到上海,看望了病中的覃振。两人作了一次长达3小时的谈话。他俩谈话内容,不得而知。覃振家人回忆说:“那次谈话后,覃先生精神很好,只听他常说”你们去找傅沐波,我要点钱,我要把病养好,到延安去,毛泽东请我去。”

  同年4月18日,覃振病逝于上海,享年63岁。

  著名作家田汉,含泪写下了“悼覃理鸣先生”七律诗一首。最后两句是“革命未成天未曙,落花如雨吊斯人。”田汉借景抒情,仿佛在轻轻叙说:覃振先生在暮春时节匆匆逝去,此时百花亦纷纷坠落,好像在为他的归去而落泪。

  覃振病逝后,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居正等联合打报告,请求予以国葬。蒋介石一面公开致电悼念,一面恶狠狠地说“还是请毛润芝为他国葬吧。”无奈之际,湘籍友人、国民党元老周震鳞等,将他归葬长沙岳麓山,和他的老友黄兴、焦达峰、陈天华、禹之谟等长眠一处。时隔一年后,国民政府通过了覃振等六先烈国葬案。

  饶怀民教授1989年在《覃振传论》一文中这样评价说:“覃振一生坎坷,综观他的全部历史,他不失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八 毛泽东:“我们不能人在人情在,人亡人情亦亡”

  全国解放后,在第一届全国政协筹备期间,当毛泽东未曾在政协委员建议名单上见到覃振的名字时,才从周恩来那里得知覃振早已病逝,毛泽东发出一声叹息。

  覃振的遗属在上海分居两地,解放初期,当地政府奉命接管房产,让覃振遗属搬家。章世钊遂向毛泽东写信,反映覃振家里的情况。毛泽东当即作了批示,并找来覃振的老朋友,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的李维汉,当着章士钊的面,嘱咐李维汉:“我们共产党人也是讲人情和道义的,不能人在人情在,人亡人情亦亡,对待覃振家属,我们要好好照顾,子女的教育,我们要负责,房子退给他们。”(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小林《覃振传》P231)

  据李维汉生前回忆说:“解放后,毛泽东同志几次吩咐我说,对覃振家属的生活,对他子女的教育,都要由我们负责”。

  “文革期间”,覃振的子女受到冲击,六女覃瑞当时在南京市23中任教,遭到造反派揪斗。覃瑞又一次求助章士钊先生。

  章老先生古道热肠,立即写信给周恩来,并特地在信封上标明“要函即呈”四字,以示事情紧急。周恩来接章士钊信当天,就在信上作了批示:“一、覃理呜(覃振)确在抗日时期与我党有统战关系,覃为当时反蒋人士;二、照顾覃之家属,确为主席嘱办,与刘少奇无关。一九四五年主席在重庆时与覃谈过话……”。

  覃瑞现定居美国,每当提及此事,总是热泪盈眶。

  前些时候,覃瑞从美国给我打来电话,她得知湖南省政府、长沙市政府准备重新修缮覃振墓的消息后,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