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专题 > 走基层 > 正文
【记者在基层】"靠竹吃饭" 过去现在"不一样"
2011-10-09 18:10:1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沈德良 李爱成] [责编:蔡矜宜] 字体:【

  “靠竹吃饭”

  本报记者 沈德良 通讯员 李爱成

  初略一看,属龙的刘高林就是耒阳黄市镇的一位朴实农民。如果不是柜子上摆放着衡阳市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的牌匾,还真看不出他作为蔡伦竹海深处凉亭村的支部书记,脑子里那番围绕满山遍地竹子的一大堆想法。

  等到一大群前来就餐的游客酒酣离席后,老刘才抽时间开始了与记者的交流——

  “今年中午的这几桌饭菜,你能赚多少钱?”

  “刨去成本,每桌大概能赚到一百块钱。”

  “请了几个人帮工?”

  “小本买卖。一般情况下就是家里人自己弄。客多的时候,才请邻居帮忙。”

  “平均下来,一个月能赚多少收入?”

  “旅游旺季,能过一万,淡季也有三五千。”

  旁边的村民插话说,高林是黄市镇排得上号的能人,光在城里就有三套房产。他在竹海搞的农家乐,虽说还不到一年,生意却是最好的一家。屋前宽敞的地坪上经常停满了汽车。

  一番交谈之后,记者对于眼前这位能人,便有了初略的了解。老刘是属于不安分的那种人。早些年,开过矿,办过大理石加工厂。蔡伦竹海风景区开园接客后,他又折回凉亭村,投资20多万元办起了农家乐。16万亩修竹和原汁原味的农家饭菜,一同成为了四方游客的最爱。

  “凉亭村地处竹海深处,过去是吃饭靠返销,花钱靠卖竹的穷山沟,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过去,去一趟镇里,都要走上一两个小时。交通不便,全村1600多村民,守着竹海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数以百计的年轻人离家外出务工。

  竹海成为旅游区后,凉亭人的生活开始有了转折点。老刘说,尽管还是靠竹子吃饭,但现在开始吃出了滋味。过去是砍竹换钱,现在更多是靠竹海风景来赚钱。

  “旅游线路开通后,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像春天的竹笋一样冒出来了。”在围绕竹海形成的旅游产业链中,凉亭人开始品味着旅游产业带来的滋味。

  旅游开发不仅仅带来了经济收入上的改观,更让凉亭村人开阔了眼界。刘高林说,准备让在外面做房地产的儿子帮他出主意,在竹海建农家旅社,让游客在竹海进得来,住得下,而不是现在简单的一日游。

  他还说,国庆节后,他准备带领村支两委的一帮人去重庆、四川等地“招商引资”,开办竹产品深加工企业,让凉亭人在竹子上赚到更多的钱。

  不紧不慢的话语中,刘高林在构思着凉亭人今后日子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