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专题 > 走基层 > 正文
【记者在基层】"山珍野物"巡逻兵
2011-10-09 17:40:1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吴希 陆海峰] [责编:蔡矜宜] 字体:【

  大山的孩子

  本报记者 吴希 通讯员 陆海峰

  一个蓝色的身影时隐时现在溪水旁,慢慢由远及近。带着草帽,帽檐压得很低,背上背着背篓,步伐中呈现出军人的豪迈和果敢。他就是自称“大山孩子”的张明建--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

  “老张今年贵庚啊?当护林员有多长时间了?”

  “55啦,当上护林员有六七年了”

  借母溪是2008年1月14日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狭长20余公里,是一个神秘的原始次森林地带,许多沟岭人迹罕至。村里像老张这样的护林员一共有4个,负责全村8000多亩保护区的护林工作。他们就住在大山里,住的地方是没有手机信号的,但是有个固定电话。每个月都要巡山7次,主要是防止有人盗砍树木、扑杀野生动物,每次巡山他都会沿着溪水来回走七八十里。

  俗话说“靠山吃山”。村民上山砍伐树木、打猎、挖药材,到小溪里抓鱼,是家常便饭,在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后,这种现象消失了,村民们碰到可疑的情况还会主动与护林员和村干部联系。就在上个月,有个村民家的房子很旧了需要改造,经过申请,借母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批准他砍伐几棵树木,但是其他的村民并不知晓,发现有人砍树纷纷给老张和村支书打电话。

  那是什么让村民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呢?

  一直在老张身边的陈家溪的村支书黄春生告诉记者,国家给了政策,今年每亩林地会补贴村民8.5元,全村人均有四五十亩林地,每年每人能领到400元补贴。十年的封山育林,村子里又恢复了他们这一辈小时候的景象,大树撑开绿色的伞盖,泉水清澈得让人心醉,水鸟山鸡到处飞舞,野猪还经常到村子里吃苞谷等农作物。外面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说这里的景色美,除了拍照片,他们还喜欢买村民熏的腊肉,养的土鸡,收集的蜂蜜,甚至连酸菜都要买走,这几年村里增加的养殖量,还赶不上销量。

  老张是名共产党员,参加护林工作,每个月只有150元的收入,要靠自己种的几分地来维持生活。

  “这么低的收入,你的家人支持你吗?”

  老张说:“支持,我爱人也是党员。我们全村的人都支持我,我要把借母溪国家森林公园的大门保护好。今年我还把我的小儿子从浙江叫回来了。他性格好,做事认真,爱帮忙,原来打工回来经常帮忙打扫村里的卫生。大家都说他热爱集体,工作积极。所以,我想让他接我的班,保护大山,做大山的儿子。今年,他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了呢。”

  临走了,老张拉着我的手说:“有机会帮我的小儿子介绍个对象吧,以后进到大山里他就很难有机会了。”尽管我知道这个愿望很难实现,但是我还是安慰老张说:“一定、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