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专题 > 走基层 > 正文
【记者在基层】落选"村官"制种忙 铺就致富路
2011-10-08 22:27:0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军 杨晓 张小龙 张华] [责编:蔡矜宜] 字体:【

  落选“村官”创新业

  本报记者 肖军 通讯员 杨晓 张小龙 张华

  10月8日,秋高气爽。记者来到辰溪县桥头乡园家坪村。在一栋漂亮的小洋楼前,一位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正忙着将一袋袋装满稻谷的麻袋往车上扛,随行的桥头乡乡长胡春云说:“他就是落选‘村官’张正满。”

  走近张正满家的仓库,只见里面整齐堆着装满稻谷的麻袋,像小山一样。张正满放下手中的活计,与我们聊了起来。他先后担任过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等职,但今年初在新一届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落选了。

  张正满说,刚落选那会,心里的确不好受,总感觉没面子。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对乡主要领导承诺,虽然落选了,但作为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一定要在村里发挥好的作用,带领乡亲们在水稻制种上搞出点名堂来。

  说干就干。张正满跑到怀化,与澳谱隆种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村内搞Y两优H696水稻制种。回村后,他牵头建立了1400余亩水稻制种基地。

  “制种基地建立后,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持续干旱。”张正满说,因春夏连旱,基地周边的水库干了,全靠从1.5公里外的锦江河抽水灌溉。7月初,是禾苗扬花分蘖关键时期,他日夜坚守在抽水机旁。“那段时间能挺过来不容易,他和妻子都瘦了一圈,累倒了打2瓶点滴接着干。”一旁的胡春云对张正满称赞有加。

  村民谢开奇告诉记者,张正满长期雇请5名特困村民负责基地管理,临时雇请的人员达30多人,一年仅用工开支一项就达10多万元。村里的残疾人李世机家境贫寒,张正满将其儿子聘为基地长期用工人员,5个多月就给他发工资1.1万元。

  伴随着辛勤的汗水,基地制种迎来了丰收,收获稻种17万多公斤、中稻8万多公斤,总收入达220多万元。张正满表示,明年他计划动员村民参股组建种业合作社,力争制种面积超2000亩,让全村走上制种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