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心”入基层,自省“我是谁”
2011-08-24 22:21:0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禹振华] [责编:周静] 字体:【

  禹振华

  提要:弄清了“我是谁”的问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就会带着思考走,怀着感情转,迎着问题改

  当前,我省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新闻同行们纷纷走进基层,在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把握时代脉搏,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提炼报道主题。说的话,讲的事,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战斗力。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三个“谁”,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只有明确了“我是谁”,方能回答好“为了谁”、解决好“依靠谁”。

  广阔天地在基层,源头活水在实践。“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立足点在“心”入基层。“心”入基层,不是靠动员和部署,而是靠身体力行。不首先在思想上明确“我是谁”,即便做到了“身”入基层,也难以做到“心”入基层。

  新闻记者自省“我是谁”,就是在解决群众眼里的“你是谁”问题。彼此消除了陌生感和距离感,新闻记者在基层中“望闻问切”,才能闻到大地的泥土味,听到老百姓的心里话,使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体现群众意愿,回应群众关切,引起社会共鸣,最终促进社会和谐。

  关于“我是谁”,新闻记者不能把自己当“无冕之王”。走基层,是为了接地气、开眼界,受教育。基层群众和有关部门为采访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不能由此产生优越感。抛开“无冕之王”的虚幻“桂冠”,眼界才能打开,思想才能升华,文笔才能清新,新闻报道才能客观公正。

  关于“我是谁”,新闻记者不能把自己当“新闻民工”。不把记者职业当作事业全心投入,而只当作栖身之处、谋生手段,就会滋生“打工心态”——采访为挣“工分”,写作为多赚钱。“新闻民工”的角色心态,会极大地妨碍了记者的职业发展和事业追求。

  社会主义中国的记者,是把人民赋予的采访权、报道权、话语权,经过自己的职业行为,体现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弄清了“我是谁”的问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就会带着思考走,怀着感情转,迎着问题改;弄清了“我是谁”的问题,走基层就会求实,转作风就会务实,改文风就会踏实;弄清了“我是谁”的问题,就会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