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莫名其妙的“评奖经济”让评选“烂大街”
2011-07-22 23:44:5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易凌翔] [责编:周静] 字体:【

  莫让评选“烂大街”

  易凌翔

  提要: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于“烂大街”式的评选,千招万招其实只要一个招——拒绝

  闹剧般的“中华脊梁奖”,竟然是由子虚乌有的“野鸡”机构炮制出来。7月21日,《国际金融报》记者通过调查统计,从2006年第一届“中华脊梁奖”评选开始至2010年第五届,5届“中华脊梁奖”主办单位竟然大部分是非法机构或被伪造公函。

  交9880元,就能获得“中华脊梁奖”?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真正的中华脊梁,肯定不屑这样做,真正的“中华脊梁奖”,也同样不是这些莫名其妙的协会所能决定的。然而,有人利令智昏,为了几个铜钱竟然有胆量开评,也有人恬不知耻,居然有脸去参评。获奖人和评选人彼此心照不宣,以为在忽悠社会,其实只能忽悠自己——评了个“脊梁奖”,最终却被人戳脊梁。

  跳出这一被戳“脊梁”的闹剧,联想到现时各种各样、涉及各个行业领域的人物评选活动,真是名目繁多,良莠不齐。随意网上检索,某某行业杰出人物、某某年度人物,有如过江之鲫。

  评选看得多了,审美疲劳,公众也就见怪不怪,影响力也就减弱了。更有甚者打着评选的幌子,鱼目混珠,招摇撞骗。要改变这种种乱象,莫让评选“烂大街”是关键。

  评选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通过对感人事迹、先进人物的发掘,在与公众的互动中潜移默化,温暖人心,振奋精神,进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不过,一个人的贡献,最终只有在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才能做出评判。公众的广泛参与,是评选的重要标准,因为最终的受力者是普通民众,通过社会效果才能判断评选的公正与否。一个社会,对善良、崇高的最高奖励不是奖杯,而是认同、传递和弘扬。

  但实际上,一些评选往往忽视了公众参与,或者说刻意回避了与公众的互动,普通百姓连评选是何物都不甚清楚。这样的评选,就好像是自己的左手跟右手玩,索然无味,徒有虚名。还有一些评选,则完全背离了评选的初衷和价值——莫名其妙的人或者协会,举办各种莫名其妙的颁奖会、研讨会,收取各种来路莫名其妙的钱财,评选出各种莫名其妙的奖项,还美其名曰为莫名其妙的“评奖经济”。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同小异甚至浑水摸鱼的“烂大街”式评选,还是少些的好。对于这类“烂大街”式的评选,千招万招其实只要一个招——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