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保护老厂房旧设备 留住工业文明的记忆
2011-07-08 00:11:4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熊远帆 孙振华] [责编:蔡矜宜] 字体:【

  老厂房、旧设备:值得保护的工业遗产

  湖南日报记者 熊远帆

  株洲湘江风光带,新建的火车主题公园令人眼睛一亮。所陈列的蒸汽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机车,代表了世界火车机车的3个发展阶段;180米长廊上的火车发展史话,犹如一部正在播放的火车发展纪录片。株洲,“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在以主题公园方式彰显城市特色的同时,也在以另外一种方式保护着工业遗产。

  老厂房、老矿区、旧设备……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足迹”,浓缩着工业文明转型升级的发展历史。近年,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课题,已引起人们关注。

  全省已登记工业遗产不可移动文物点100余处

  2009年8月10日,文化部颁布了《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将“工业遗产”列入文物范畴。在文保界,工业遗产还可算作是一个新鲜概念。

  然而,新鲜却不代表不紧迫。由于城市工业重心转移与产业升级,城内老工业区逐渐被废弃、拆除,厂房、机器以及建筑遗址等正在迅速消失。

  株洲是我省工业遗产最为丰富的城市。提起这座城市的老印象,人们或许会脱口而出:厂房、设备、烟囱、铁路等。这些至今仍然遗存的工业遗迹,给人们留下了太深的记忆。株洲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一批大型企业,在我国工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产生过重大影响,如机械、兵工、航天等。

  2006年,株洲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工业遗产专项普查。2010年3月,省文物局委托株洲市文物局对全省工业遗产进行专项调查。

  “并不是所有的旧工厂都能算工业遗产,其中包含一个价值的认定。”负责此次全省工业遗产调查的株洲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长邹翠梅说。

  “工业遗产确实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目前,我省还没有一处工业遗产列为国保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工业遗产也寥寥无几。”邹翠梅说,在全省开展工业遗产调查,编制保护规划,抢救和保护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极为紧迫。 “这次调查目的,一是提交《湖南省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现状》,二是根据调查的现状提交《湖南省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规划》。”

  据了解,调查组目前已完成10个市(州)的工业遗产野外调查,行程3万余公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100余处,挖掘出一批具有重要保护和利用价值的工业遗产,其中已有7处文物点申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7处文物点是:宝山矿冶遗址、柿竹园矿冶遗址、世界锑都锡矿山矿冶遗址、岳阳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联合厂房、粤汉铁路总机厂筹备处旧址、民国株洲兵工厂防御工事及弹药库。

  “预计所有的调查及登录工作将在年内完成,下一步就是根据调查情况,编制全省的工业遗产保护规划。”邹翠梅介绍。

  大量工业遗产毁于城建与房地产开发

  摸清工业遗产的“家底”还只是最基础的一步,关键还是要对这些工业遗产加以保护和利用。

  普查组成员王金桥告诉记者,普查组在怀化洪江区调查时,找到了长沙裕湘纱厂的姊妹厂——湖南第一纱厂。长沙“文夕大火”后,裕湘纱厂的一部分机器运至怀化,建立湖南第一纱厂。如今,虽然工厂已处于半倒闭状态,但高耸的厂房依然保存完整。

  而就在普查队员准备进入工厂时,却遭到了厂方的拒绝。厂方负责人说,一旦登记入册,这个地方就拆不了了。王金桥说:“那个工厂的建筑很有特点,也特别完整。我们只好在周围拍了一些照片。如果因为要卖地拆掉工厂,十分可惜。”

  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教授、湖南省文物建筑管理专家组组长蔡道馨说:“工业遗产保护的难点,首先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拆旧换新’观念。随着城市逐渐扩大,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一些老企业,逐渐变为了城市的中心。一些决策者认为,这些工业企业的面貌已与城市环境格格不入,不如干脆一拆了之。一些老工业企业面临倒闭,许多企业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将大量工业遗产用于房地产开发。这是许多工业遗产消失的主要原因。”

  对工业文物的保护,处在一种无人负责的状态。不但多数企业没人负责对老旧厂房进行保护及维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同样如此。

  按政府部门职能分工,文物保护本应由文物局负责,但实际上现在全省大多数市州既没有认定工业文物的部门,也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来负责工业文物;而对一个城市的工业遗产的保护,涉及到住建、规划等部门和厂方。即使在文物系统内部,工业遗产管理的职能设置也不尽相同,如在省文物局,工业遗产保护由博物馆处负责;在株洲市文物局,则由文物科负责。

  邹翠梅说:“工业遗产保护这个课题还处在调查阶段,就目前我省的情况而言,还谈不上系统的保护,社会普遍没有认识到工业遗产的特殊价值,大部分工业遗产还游离在各级文物保护范围之外。”

  旧厂房可变身为一流的主题公园

  将橘子洲上的天伦造纸厂,改建为“长株潭两型展览馆”,无疑是一个上佳的创意!

  展览馆在运用传统展示手法进行精心设计与布展的同时,还融入了触摸屏、LED、发光地图、电子书、虚拟驾驶、多通道投影、多媒体、3D弧幕影院等现代技术。破烂不堪的小造纸厂,华丽变身为一座集成果展示、科普教育、特色旅游、文献查询、工作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但工业遗产保护,尴尬的场景也不鲜见。

  依托长沙老火车南站建设的文化休闲广场,保留了老火车站的部分原貌。蒸汽机火车头、绿皮车厢、生锈的铁轨,老站房、青青绿草地……散发着特殊的人文情怀。然而,广场修好没有多久,静卧在铁轨上的火车,就已经“伤痕累累”:黑色的火车头,铁皮因风吹雨淋已锈迹斑斑。驾驶室内丢满了烟蒂、瓜子壳和槟榔渣。近日,记者再次探访,看到火车已经被围挡挡了起来,赫然写着“内有狼犬,不得入内,后果自负”的告示。

  在长沙市河西潇湘大道,修葺一新的裕湘纱厂门楼,完工已2年多,如今仍然闲置着。记者致电主管该项目的长沙城建投江阁经营管理公司一位龙姓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长沙市已为纱厂的保护利用开了20多次会,招商也进行了多轮,原计划引进世界一流的会所和餐饮公司,由于对进驻企业的要求较高,所以进展不快。

  老厂房、旧设备,留下来能做什么?怎样在利用中保护?这是关乎工业遗产能否长久有效保护的关键。

  在蔡道馨看来,在确保建筑安全前提下,怎样适合就怎样用。保护性再利用是赋予工业遗产新生命的必要途径。可以重点应用于文化、教育设施建设,如设立各种门类的工业技术博物馆、企业纪念馆、美术馆、展览馆、社区文化馆甚至学校,让老厂房成为既能了解工业文明,也能具有独特观光、休闲功能的文化旅游集聚区。“总的来说,就是‘因地制宜’,上海黄浦江边上的老电厂、老船厂就改造成了世博馆;雅典奥运会期间,希腊许多奥运场馆也是旧厂房改造的。”蔡道馨说。

  目前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有多种不同模式。最普遍的是将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遗产,建设成工业历史博物馆。“这对保护工业遗产的内涵很有意义。无论是厂房的构造,还是生产机器的类型,都体现着工业史上一个时代的细节。” 蔡道馨举了一个例子,浦沅公司(已并入“中联”)是1968年从上海内迁湖南的企业,该企业遗留的一些厂房,与其他时期的厂房有明显的不同,采用的是轻质钢混凝土结构,覆盖着斜槽大瓦。在此之前和之后,这种厂房构造是很少采用的,因这两种材料轻便,搭建速度快,且造价便宜,符合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的建设要求。这些建筑凝固着这些历史的细节。

  改造成文化艺术中心,也是工业建筑较好的选择,比如北京的798。可充分利用厂房等建筑的巨大场地,分割出独特的个性空间,开展艺术展览、创作,小剧场演出等文艺活动。

  改造成公共休憩空间,则能让这些建筑更加亲近公众。在工业旧址上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游乐设施,作为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另外,也有用着商业综合开发的。将原来的工业中心区改造成购物场所,并配有咖啡馆、酒吧、健身及儿童娱乐场所等,集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

  目前全球工业遗产保护最成功的模式,就是对成片的工业遗产群进行全方位的工业旅游开发。将区域内的工业遗产按功能区开发成工业博物馆、展览馆、购物中心、公共休憩中心、商业购物中心、娱乐中心等。蔡道馨介绍德国鲁尔工业区就是这个模式。“工业建筑,还是要保存它的工业内涵。每个时代都有特有的工业发展模式,这些厂房和生产线就保存着一段时期的工业发展脉络。因地制宜、地尽其用、物尽其用的保护,才能让旧的建筑有新的生命。” 蔡道馨说。

  留住文明的记忆

  孙振华

  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一些工厂、矿山已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告别了生产经营的“舞台”。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工业遗产就应视作废弃物,一拆了之,一些有价值内涵的厂房、矿道、设备,作为一种工业文明的印迹,保留下来很有必要。

  工业化,有一个从低到高的渐进演化过程;而每一阶段,都会留下标志性的生产工具。工业化的前期、中期与后期,从厂房到装备,无疑都会发生质的改变,特别是钢铁、纺织、造船、炼油、造车……这些传统的重化工业,新陈代谢,在不同的阶段,从技术到装备,已判若云泥。然而,在习惯于一切“推倒重来”建设浪潮中,无数被视为“落后”的旧厂房、老设备、高耸的烟囱与水塔,都已从我们身边被无情地清理掉了。人类文明史的长卷因部分历史的“失忆”而失去了其丰满与韵致,这的确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个阶段,对后人而言都是历史。老厂房、旧设备,作为一个时代生产方式的载体,都代表着一种工业的文明。这些弥足珍贵的文明记忆,如果任其消失,任何人都没有能力重塑和表达。她们所象征的精神,任何时代都不可能重现,它们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应该被我们与我们后代保留与珍惜。这些“傻、大、黑、粗”的东西,会让我们忆起曾经的一切,不用模仿、无须粉饰,对经历过的人们有着毋庸置疑的珍贵意义,又能给没有经历过的后来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工业遗产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遗产,也是“阅读城市”的重要物质依托。在合理利用中,保存有价值有特点的工业遗产,对于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篇一律”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传承人类文明,具有特殊意义。

  可以说,对于工业遗产的态度,也就是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如果因为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将工业遗产一扫而光,无疑是对历史的不负责。如果对具有一定内涵价值的工业遗产能够心存敬意,谨慎对待,那么我们的历史将会变得更加丰满。

  其实,我们时代已不乏让工业遗产“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之作。德国鲁尔工业区、纽约苏荷工业区、无锡古运河两岸老工业区、北京798、上海苏州河畔莫干山50号,都将以对工业遗产的合理利用保护,而载入人类文明史册。

  对我们身边的工业遗产,的确再也不能麻木与蔑视了!

  链接:何为“工业遗产”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界定,工业文化遗产是指具有重要历史、经济、社会、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领域的遗迹和遗物,包括工业建筑物和机械、生产作坊、工厂、车间、矿场、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物流场所、能源产生转化利用地、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有关的居住、商业、医疗、教育、娱乐等社会活动场所。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曾在俄罗斯下塔吉尔召开会议,通过了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下塔吉尔宪章》。宪章指出,为工业活动而建造的建筑物、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建筑物所处的城镇背景以及其他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现象,都是工业遗产的组成部分。

  链接:我省登录的重要工业遗产

  粤汉铁路株洲机车厂联合厂房

  位于株洲市石峰区,始建于1937年。成为粤汉铁路最早的机车修理厂,后变成机车生产车间,先后在此研制了 “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中国第一台微机控制电力机车”、“中国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等,创下了电力机车史上的12个“中国第一”。

  国营三三一厂苏式建筑群

  位于株洲市芦淞区,三三一厂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建我省重点工业企业之一,厂区内完好地保存着众多苏式建筑。如消防瞭望塔、苏联专家别墅、南华幼儿园、厂办医院、凤凰中学、建设村、南华村、红星村和新华村等。

  民国株洲兵工厂防御工事及弹药库

  位于株洲市芦淞区, 1936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在董家塅选址征地5481亩建炮弹厂,由炮厂、炮弹厂、枪弹厂和动力厂组成,统称株洲兵工厂。在建造兵工厂的同时,在董家塅的大小山头修筑了碉堡、防御工事及弹药库等配套设施,现保存完好。

  宝山矿冶遗址

  位于郴州市桂阳县,由一大型露天采矿场和地下老窿洞、采矿面、矿柱、通风井组成,其规模之大在国内罕见。据史料记载,宝山采矿业始自汉代,其后各朝均曾开采,至今仍在开发利用中。

  世界锑都锡矿山矿冶遗址

  位于娄底市冷水江市,遗存由古巷道、采矿面、修和洋行、送风房、碉堡等组成。采矿始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开采至今锑储量仍居世界首位。

  湘江电厂下摄司电厂旧址

  位于湘潭市岳塘区,1938年4月18日建成,当时为湖南最早、发电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该电厂现已整体搬迁,厂房废弃。

  粤汉铁路遗址—宜章白石渡段

  位于郴州市宜章县,始建于1896 年,完工于1935年。1988年12月,京广铁路复线全线完工后,该路段停止使用,全长约20 公里,现保存有铁路隧道3个、铁路桥梁3座、铁路路基4段。

  红日机械厂

  位于邵阳市新邵县,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利用天然溶洞拓宽而成。主要生产枪支弹药。1996年整体搬迁至岳阳市。厂房现处于闲置状态。原工厂格局基本保留,主要遗迹有:一号洞生产车间、二号洞生产车间、生产厂房、职工宿舍、医院、学校、俱乐部、办公楼等设施 。

  建华机械厂溶洞车间

  位于永州市,建于1966年。利用天然溶洞建成。洞深371.06米,最宽处90.72米,最高处36.07米。洞内建有一车间、二车间、配电房和工具车间,共有大小房子60余间。另外,在溶洞车间内部断崖上留有35方秦至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山顶有商周时期的淡山遗址 。淡岩石刻申报国保已通过专家评审。古代遗址、摩崖石刻和溶洞军工厂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工业文化遗存模式,极具旅游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