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验证城市是否发达,一场暴雨足矣
2011-06-28 23:07:4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沈德良] [责编:周静] 字体:【

  提示:城市管理者应少点心浮气躁,多一份长远眼光;少做点表面文章,多来些脚踏实地,甘做“埋在地下的政绩”

  沈德良

  一场暴雨过后,南方一些城市吞吐不灵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了众矢之的。“去西湖边‘看海’”、“上海地铁变‘水帘洞’”、“到武大操场游泳”等字眼,成为网民调侃的灰色幽默。同样,饱受缺水之苦的北京,几天前也遭遇城市内涝的尴尬,“汽车泡澡”、“地铁沐浴”等字眼,给这座现代化大都市蒙上一层阴影。

  现实却没有调侃那么轻松。去年一场暴雨让南国羊城变成泽国,一夜之间,全城数万台私家车泡在黄汤里。曾引来全社会对城市规划的反思。城市“逢雨必涝”的背后,虽是极端天气作祟,但更多的是与城市开发建设“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不无关系。

  在法国大文豪雨果笔下,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换句话说,城市的地下世界是城市文明的另一面。辉煌的建筑和斑驳陆离的外表,并不代表城市文明的全部。

  老天爷捣蛋,凡人能奈几何?说到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扩张速度过快,规划赶不上速度,似乎成为各方众口一词的说法。然而,去年6月,江西赣州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却未现明显内涝,“没有一辆汽车泡水”。赣州市区大雨无内涝,是因为宋代修建的以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在发挥作用。

  无法想象,在科技远不如今天的宋代,先人们做出来的城市排水工程仍能惠泽今人,而在现代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一些城市建成的东西却成了好看不中用的“花瓶”。

  每每涉及城市管网的软肋,城市管理者总不约而同地搬出各种辩解的理由——城市扩张、人口规模扩大,排水系统的管网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很多城市历史欠账严重。这些理由,都是实情。但换种思维来看,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把脉城市管网的软肋时并不是不清楚,问题的关键是建不到位,改不到位。

  城市规划功在当代,惠泽千秋。千年前的排水系统还比今人修建得要实用耐用,这绝不是古人多么聪明,而是因为官员着眼于一劳永逸的施政态度,和认认真真做实事的精神。把功利性的杂念掺杂到城市规划中,搞一些表面光鲜的“花瓶”式的东西,贻害的是这个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子孙后代。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是“埋在地下的政绩”。这样的政绩,最终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因此,城市管理者应少点心浮气躁,多一份长远眼光;少做点表面文章,多来些脚踏实地,甘做“埋在地下的政绩”。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说:“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