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免费顺风车为什么不敢坐
2011-06-24 00:59:3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丽斯] [责编:蔡矜宜] 字体:【

  陈丽斯

  提要:免费奔驰再好,坚持时间再长,如果只停留于个人层面,终究还是根孤独标杆

  开着大奔,每天经过公交车站,免费搭陌生人坐顺风车。这事听起来,感觉要么是天上掉馅饼,要么是个陷阱。

  这样的事就发生在北京,故事的主角叫王永,湖南邵阳人。从1998年开始,他一直坚持免费提供搭乘服务,载客超过10000人。其中有在暴雨中被溅了一身污水的老太太,有失意想回老家的“北漂”女孩,有受了重伤拦不到车的母子,还有两位乘客在他车上相识而结为夫妻,甚至连打劫的也被他感动。

  王永当初想到给陌生人提供搭车帮助,纯粹是因为家乡有这样的风俗习惯——小时候,最羡慕的就是村里开汽车的那个人。大家都喜欢搭他的顺风车进城,尽管已经说不出名字,但在王永眼里,他是最受尊敬的人。

  最初,遭遇的是白眼和不解,被拒绝的次数比接受的次数更多。如今,只要他的车一靠近站台,“不用招呼,就有人拉开车门往里钻,座位一下就满了。”13年如一日的坚持,王永赢得了理解和支持,也树立起了一根人性闪光的标杆,是社会和谐的一种体现。

  人和人最远的距离,是两颗心的间距。王永用一颗赤诚坦荡的心,去对待他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温暖拉近了和陌生人的生疏感。“帮助别人感到快乐,顺风车还有利于环保和节能减排,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也大有帮助。”这话初一听,似乎有点“高大全”的味道,但经过13年坚持的事实印证,又是那么地可敬可信,确实是王永的心声。

  但是,正如王永的理想——“这个事情靠我一个人做,有意义,但意义不是很大,应该制度化。”免费奔驰再好,坚持时间再长,如果只停留于个人层面,终究还是根孤独标杆。如果要形成一股文明风,还少不了国家制度层面的鼓励和扶持。

  就王永个人而言,他13年顺风车之旅是幸运的。假如他遇到“碰瓷者”,假如他碰到“钓鱼执法”,假如他在搭乘别人时发生过交通事故而受到可能的牵连……他可能也坚持不了13年。而这些,也正是制度层面需要为顺风车推广解决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反省一下:为什么在王永的家乡,顺风车是风俗习惯,而在我们的身边,顺风车却犹如凤毛麟角?在一个普遍拥有公德的社会环境里,顺风车本不该成为新闻,我们也本不需被“王永”感动的。这,应该是免费顺风车的推广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