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汶川 新生是最好的纪念
2011-05-11 23:23:5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邓海建] [责编:蔡矜宜] 字体:【

  三年望川。

  历史是一把凌厉的剑。三年前,以“5.12”为轴心,沿龙门山断裂带恸彻整个中国。瓦砾上伤痕累累的握笔小手、废墟下艰难求生的“夹缝男孩”、绝境中相互鼓励的患难夫妻……还有那两个汉字,和长长短短的热镜头,定格在流转的时光里——“汶”是汶川的汶,“川”是汶川的川。

  三年的时间实在太短,短到“最美女警”蒋敏虽走出悲伤,却仍不敢多看别家的孩子几眼;三年的时间已经很长,长到“可乐男孩”已经成了大学生,开始构建回川创业的梦想;三年宛若弹指一挥,唐雄与谢守菊这对“生死鸳鸯”仍爱得深沉,好好活着,不忘感恩社会;三年又似一个轮回,“最美女护士”顾云仙已不愿再当护士,规划新人生,想要转行……沧海桑田,当每一个历经舛难的面孔,剥离了繁冗的陪衬与点缀,他们,是灾难后人性最深情的绽放。

  “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更多曾经热烈的生命,以不具名的姿势,在一场灾难中随风而逝。祭奠不是为了重温惨烈的记忆,祭奠不是为了安放抽象的悲悯,而是以百炼成钢的坚韧,告慰我们的亲人:未竟的生存,我们继续;寂灭的梦想,我们复燃。

  许三年这个节点,以新生的名义纪念。人间芳菲未尽,巴蜀大地重生之力绵绵不息。这三年,新城拔地而起,学校越发坚固,新的生命降临人间。纵使时间洗刷不尽昨日隐痛,新的生活已然铺陈开温暖的叙事。当大灾中的“无力感”被集结的制度力量所替代,当大自然的不确定性因稳健的基础设施而可控可防,人心便是最浩荡的变革伟力: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自己。

  汶川,新生是最好的纪念。“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总会由进步来补偿。”这进步的页码里,没有什么比人性更光辉夺目。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从西部崛起到科学发展,新汶川处处彰显着中国气质:法制观念、开放意识、世界眼光、良知善行……在这些厚重的气质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人民生命和利益高于一切”,已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

  汶川三年,不止纪念日这三天——在物化的世界里驻足人性、考量生命价值与共同体意识,从“小我”到“大我”,从市民到公民,净化灵魂与心智,是化茧成蝶的开始。

  新生是最好的纪念,而纪念则指向锦簇的未来。寒星寂寥,总有皓月当空;山重水复,必会柳暗花明。现在的汶川,同胞相亲,手足相携,长者安居,幼者乐学,绝路已通,家园新生……我们和汶川一起,从四川盆地到玉树高原,如地理坐标到精神符号,唤醒一种不灭的力量——穿越灾难的历史,厚重如斯,坚毅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