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湖落日 丁璞 摄
鸬鹚恋歌 江跃龙 摄
白鹅碧荷 丁璞 摄 |
南洞庭,湘北一道波光粼粼的水墨屏风。
从高空往下观看,呈弯勾状相连的东洞庭、南洞庭、西洞庭和弯勾中呈圆点状的大通湖恰似一个草书的“心”字,龙飞凤舞地展示在中国腹地。南洞庭正处在平稳的底部,是“心”的坚实依托。湘资沅澧四水如同强劲搏动的血管,正连接在“心”上。
洞庭湖岸边东有岳阳,西有常德,南边就只有县级城市沅江市,南洞庭几乎全部属沅江市的辖地。灵秀的湖面,粗犷的苇荡,娴静的洲滩,富饶的平原,一年四季以绿色为主调,好一个美丽的水乡泽国。
何不把桨南洞庭,浪遏飞舟——
黄蓝青白四色湖,时涨时落舟自横
南洞庭,湘北的大家闺秀,大江南的华彩篇章。
亿万年前,亚洲东部的雪峰山脉北麓在地球的造山运动中塌陷,形成了偌大的洞庭湖和它辽阔的平原。值得庆幸的是还有湖中的赤山长岛高昂着头颅。今天,站在岛上的制高点向东眺望,近1100平方公里的南洞庭尽收眼底。
四水首先倾注南洞庭。东边,湘江和资江在平原上打了一个漂亮的中国结,分三口汇集南洞庭;南边,沅水穿越武陵山脉,进入南洞庭的庭院;而北边,澧水走出云贵高原的牵挂,参与南洞庭的大合唱。常年间,湘水呈黄色,资水呈蓝色,沅水呈青色,澧水呈白色,大湖一望无涯,波涛汹涌,似一个偌大的调色盘,中和出了与天空相呼应的浓墨重彩,添上阳光的鲜红与明朗,于是,南洞庭便有了“四色湖”的美丽。
夏秋时节,南洞庭正是水世界。四水与长江的洪流充盈它的每一个角落,水位陡涨,铺天盖地,连洲上遍生的芦苇也没了尖頂。南洞庭成为湖南抗洪抢险的主战场,人民群众的血肉搏杀使凶猛的洪峰溃退。入冬迎新,一江春水向东流,湖水迅速回落,湖洲便显露出来,大湖边就出现无数的小湖,湖连湖、湖套湖、湖抱湖、湖拥湖、湖牵湖,湖中有洲,洲中有湖,恰似随意撒落的镜子,映照纯净的天空。放眼望去,谁都要为在水一方的空灵和娴静而浮想联翩。
一马平川的湖洲浩渺苍茫,遥接那窄窄一线地平线。这是四水和长江年复一年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它们自由自在地造型,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颇为壮观。其实,它们也有圆润的坡度,没见过山的湖区人便将高处称之为山。水边沙滩上撒播着一层层漂亮的贝壳,里面一些起伏柔韧的湖草,再往里就茂生像翠竹一样强劲的芦苇。洲间沟汊弯曲如网,宛如八卦阵,湖水时涨时落,沟汊水流就往返无定则,只可任那舟自横了。
还有赤山岛畔幽静清秀的湖湾,有沅水入湖处赭红雄浑的立崖,有湖心苍翠明晰的小岛,有连亘百里的长堤和绿飘带似的挡浪林……一步一景,皆可入画。
南洞庭,大自然给予的造化,如此的丰富多彩,如此的秀丽多情。
文星磊落湖岛间,英雄纵横芦苇荡
岁月的长河流淌在南洞庭的怀抱,历史凝固成珍贵的珠贝,闪烁楚文化的光辉。
在赤山岛上,考古工作者发掘出20万年前人类使用过的石斧、石锛。我们的老祖先用它在南洞庭中击鱼、剖鱼,收获的笑声跳跃在波谷浪尖。平原上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封存着鱼骨化石,且有烟熏的痕迹,再现当时人们伴水而居的欢乐。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诗中多次使用“沅江”的字眼,告诉后人他曾经穿越过南洞庭湖,溯沅水而上。千百年来,南洞庭的南岸一直茂生着橘林,他扁舟一叶,赏景时沉思,那精彩的《橘颂》或许是在这里有感而发,一气呵成,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言,正有在这里搏浪的体会。
赤山像一条长龙漂浮在南洞庭中,它是整个洞庭湖区的制高点,引得无数的古代名人向往。《湖广通志》载,范蠡游沅,寓赤山,古有范蠡庙。于是,这山就有了蠡山的别名。三国时刘备、关公、诸葛亮在赤山下屯兵,《明一统志》、《沅江县志》中记录了他们纵横沙场的风云故事。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之问、张泌等十几位大诗人和后来各朝各代无数的文人雅士捧读过屈原的诗篇后,在南洞庭踏青,留下了一叠叠脍炙人口的诗卷。
宋代农民起义英雄杨幺以南洞庭芦苇荡为大本营,打土匪,驱湖霸,旗帜飘扬,船阵纵横,呐喊震天,声名远赫。他最后战死在大木船上,鲜血染红了湖水。后人在湖边建造庙宇将他的塑像供奉,以获得生存的精神力量。直到今天,仍有子母城、撂刀口、南大膳、天鹅凼等十几个关于他的传说而形成的地名存在。
南洞庭的东边和西边各有一座宝塔,均为清代所建。东边那座名镇江塔,坐落湖中,这样的位置可能是湖南的唯一,波涛中它昂首挺立,十几里外也清晰可见,它既为镇洪妖水怪,又是上下船只的航标。西边的叫凌云塔,被茂密的芦苇簇拥。曾经清代名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同游此地,各赋诗一句联成七绝一首:“洞庭秋水砚池波,拿过君山当墨磨。宝塔倒悬权作笔,苍天能写几行多。”宝塔上有著名的门联:文星磊落昭银汉;笔阵嵯峨焕彩霞。正是南洞庭历史文明生动的写照。
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利用暑假两次来南洞庭,考察基层民众的生活情况。他居住在县城小街上,推窗便见“气吞云梦泽”的无限风光。他在洪峰中救助遇难的农民,更有力挽狂澜的气概。后来,他写下“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的著名诗句,人们都说那“长岛”讲的正是横亘于洞庭中的赤山岛。
有了毛泽东的慧眼识珠,就有后来周逸群、贺龙领导的中共洞庭湖特区和洞庭湖游击队活跃在南洞庭,芦苇荡里扎营盘,小小木船围敌舰,巧妙地你进我退,奇特地神出鬼没。今天,他们留下的哨卡还在,灶台还在,更有革命精神还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杨幺征战过的地方终于开来了凯旋的船队。
湖岸,还有明代东阁大学士杨嗣昌沉寂却坚固的墓葬,还有文人们争相赞赏的沅江八景,还有标志文明程度的魁星楼,还有珍藏着无数古代名人字画的博物馆。
而今,击桨南洞庭,体会这方水土的文明浸润,感受湖湘文化的历史魅力,必能获得更多的快乐与启示。
大湖平原鱼米乡,湿地湖洲聚宝盆
洞庭鱼米乡,天下美名扬。
南洞庭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附近,气候温润,物产丰富。
这里的万子湖、白沙长河、漉湖是闻名中外的自然鱼库,有青、草、鲤、鲢、鳊等130多种。清代《洞庭湖之渔业记述》介绍,其时,仅尼古湖一带鱼货交易就达三十万担。目前,加上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南洞庭年产鲜鱼11000多吨。细如玉簪的银鱼、圆如脸盆的甲鱼、肥如牛腿的乌鳢、柔如长蛇的鳗鲡,都是这里曾经的贡品,今日的名优特产。还有形体健美的中华鲟、憨态可掬的江豚和线条圆润的白鳍豚,在南洞庭的家园里悠闲地散步。渔民捕鱼的方法有200多种,或围、或捞、或钓、或网、或叼。最壮观的场面是“开湖”,数百条船排成一字,听枪声一齐出发,撒钓拖网,舞桨挥篙,满湖吆喝喧天,不消半天,上百吨鲜鱼就送进了市场。
这里是国家商品粮、油料、棉花、苎麻生产基地,著名的天下粮仓。长堤围着大垸,相连相套,宛如摆开一个个巨大的聚宝盆。垸中平原上农田规整,水网纵横,处处洋溢水墨画的韵味。春夏时节拍打连天的绿浪,秋季到处皆是丰收的果实。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农民挥汗化雨,辛勤耕耘,农机轰鸣,电磨轰鸣,唱响了当代田园牧歌。当运粮运棉的船队蜿蜒行进在大湖的时候,南洞庭的馈赠展示出“为国为民、丰衣足食”的最高境界。
这里是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湿地。芦苇林上百万亩,它是上好的造纸原料。绿浪起伏,铺天盖地。每年冬季,四乡八寨的民工涌向芦苇荡,像工蚁般地劳作,忙于砍苇子,将苇捆码上船,像城堡似的开向外地造纸厂。开阔的湖洲上遍生湖草,紫芒、萝蔓、田边菊、碎米荠、野艾、牛鞭草……走上百十步,就可见百十种,它们大多是价值颇高的中草药。特别著名的有藜蒿,是湘菜中的名品,还具有药膳功能。湖洲是候鸟的天堂,鸿雁、黄莺、白鹭、天鹅、黑鹳、百灵、布谷、白头翁……百多种鸟在湖面上自由地飞翔,在滩边优雅地散步,在苇荡温馨地作巢。
这里亦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高速公路伴湖而过,大桥飞越湖面,使两岸联手打出了漂亮的中国结。新型城市迅速崛起,楼盘的倒影在碧水清波间闪现。南洞庭旅游的快艇奔向大湖深处,万子湖、明朗山、莲花坳、千秋浃、胭脂湖等旅游景点以清秀的容姿迎接远近的客人。
丰腴的鱼米之乡,甜蜜的鱼米之乡,奉献的鱼米之乡,永远是南洞庭的幸运与骄傲。
把桨南洞庭,如在画中游。
亲近洞庭湖南部的水乡泽国风光,就亲近了一个“心”字,你能有开心的微笑,倾心的追寻,会心的体悟,真心的热爱,你一定乐意为之献上一曲赞美的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