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为何喜欢“拽人名”
2011-05-04 23:06:5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苑广阔] [责编:蔡矜宜] 字体:【

●苑广阔

  “我一大学同学在XX当老总”、“我昨天才和XX一起吃饭”……如今,不少人在聚会时总爱提及一些成功人士,甚至有意表示自己和这些人特别熟。这种现象被称为“拽人名”。近日,有调查显示,虽然58.7%的人对“拽人名”现象表示反感,但多达80.4%的人坦言自己“拽”过人名。仅19.6%的人明确表示从不“拽人名”。(5月3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的“拽人名”,大多是借助别人的名字提高自己的身份和增加自己脸面,这和有些人通过在脖子上挂一条硕大的金链炫富是一个道理。

  尽管有些人“拽人名”,仅仅是为了在聚会聊天的时候找个话题和谈资,并非是为了炫耀,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拽人名”除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之外,更多的则是为了赢得别人对自己的重视。这是一种虚荣心的需要,也是人情社会的具体表现。

  人情社会的最大特点,就是凡事都喜欢讲人情,论关系。从古代的“朝中有人好做官”,到现在形形色色的关系学,都是其外在表现。顺着这个思路推演下去,如果我们平时所“拽”的人名中,有些真是我们认识的,或者有着一丝半缕联系,那么在某些特定时刻,我们必然从“拽人名”发展到拽真人,希望能帮上“真忙”。

  这样一来,讲人情、攀关系这一人之常情,很容易变异为办事情总想通过人情和关系来解决。如此,必然稀释社会规则的力量、损害了社会公平和正义,甚至因此导致徇私枉法、损公肥私。

  这等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路上遇到了交通纠纷,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协商解决,或者请交管部门来处理,而是马上掏出手机,联系“熟人”,希望借助熟人关系在事故处理中占得先机;单位招聘,有人报名之后,就四处打听有没有亲朋好友在这家单位任职,希望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走条终南捷径。

  “拽人名”的本质是借势和借力,当其发展到以破坏社会公平和公正为代价,以损害规则和秩序为垫脚石的时候,就值得全社会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