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公推票决”的三重意义
2011-04-20 23:20:4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张玉胜] [责编:蔡矜宜] 字体:【

●张玉胜

      截至4月18日,江苏省无锡、南通、宿迁三市新任市委书记陆续到任,这三人成为江苏首次通过公推票决产生的省辖市市委书记。对市委书记人选进行公推票决,层级之高、数量之多、岗位之重要,在江苏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4月19日《人民日报》)。

  此次“公推票决”3名省辖市的一把手,犹如吹向政坛一缕和煦春风,让人耳目一新。首先,“公推票决”让决策者坦荡透明。纵观江苏省选拔3名省辖市的一把手的过程,至始至终贯穿“公推”、“差额”、“票决”的民主精神,没有暗箱操作的猫腻,没有预先内定的“意向”。首轮推荐有222名领导干部参加,并且是从1127名符合条件的人员中推荐出10名人选,113:1的高比例近乎于“海选”;第二次推荐有118人参加,仍具相当的民主范围;最后按对半的差额比例提请省委常委会票决。“公推票决”的“三关”定案,集中了多数领导干部的政治经验和智慧,实现了组织评价和群众意愿的高度一致,为干部任用注入科学民主、公开透明的机制活力。

  其次,“公推票决”让当选者理直气壮。曾几何时,“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移动;勤跑多送,提拔重用”,成为备受公众诟病的官场潜规则。跑官买官,既玷污了党和政府的政治形象,也让跑官当选者饱受百姓的蔑视和质疑,以至于见面不称“干的不错”而曰“‘跑’得不差”。不凭能力凭财力的非正常“当选”,导致为官者内心存芥蒂,见人矮三分,并且埋下“高额回报”的腐败伏笔。实行大范围的“公推票决”,泛化和模糊了买官者的公关目标,让有能者在竞争中凭实力胜出,当选者拥有众望所归的自豪感和不辱使命的责任欲,没有羞于启齿的心理阴影,履行职责显得理直气壮,充满活力。

  其三,“公推票决”让关注者充满期待。公众对“公推票决”市委书记的围观,透视出人民对政治民主的关切和期盼。破除跑官买官顽疾需要对干部制度脱胎换骨的彻底改革,不断增加公开、竞争、透明的民主因子。民众从江苏省此次“公推票决”选拔省辖市一把手的成功实践中,看到了党和政府从用人机制上规范吏治的决心和意志,看到了官场风清气正的愿景,更对未来“公推票决”民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对“公推票决”的履新者勤政为民、不辱使命的执政业绩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