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新声 > 正文
务实、惠民: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词
2011-03-25 16:36:1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忠红] [责编:周静] 字体:【

    陈忠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提出的一项普惠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效果。近年来,湘潭县始终把握“务实”和“惠民”两个关键点,坚持以干部作风转变推进新农村建设,成功创建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务实”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就怕我们的干部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长远打算,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是发挥农民的主体功能,不从农村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着眼,盲目追求指标,搞“样板工程”。因此,我们在抓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坚持立足于“务实”,着力于“基础”。

  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大力推进基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近年来,湘潭县累计投入资金14亿余元,改善了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每年用于农田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达5亿元以上。抓基层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基层党员素质工程”,以选配好支部书记为重点,将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和协调能力强“一好双强”的优秀党员选拔为村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村支委班子。连续四年投入100万元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和村级后备干部分批集中培训,大大提高了村干部干事创业能力。派驻村支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科学发展指导员、新农村示范村驻村工作队员近400人,有力地充实了新农村建设力量。抓农民素质提升。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实用技术培训、青年农民教育工程和“阳光培训工程”。近五年来,共培训农民工5.79万人次,全面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

  “惠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

  建设新农村,最终目的是要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收益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各项“幸福指数”提高。否则,新农村再漂亮也是“水月镜花”。

  民富为先。要实现农业增产,农民致富,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湘潭县重点做好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特色农业基地“三点一线”的文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0家。组织劳务输出、积极落实各项补贴和惠农措施,采取担保贷款、政策扶持等措施,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

  民安为基。实现农民生活安定是惠民的首要任务。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等问题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近年来,湘潭县平均每年教育财政拨款近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20%,通过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加强合格学校建设,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湘潭县在全省率先启动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程,对所有乡镇卫生院进行提质改造。2010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6%,共为90余万农民补偿资金1.24亿元。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率达70%,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民乐为本。实现农民生活快乐是惠民的最高追求。湘潭县立足县域实际,积极推进数字电影、电视下乡、书刊报纸下乡、科技知识下乡,全县建成5家乡镇文化站、70家农家书屋。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具有浓郁农村乡土特色的文体娱乐活动。全县180个业余文艺团队和360家个体文化经营户活跃在田间地头。

(作者系湘潭市副厅级干部、湘潭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