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新声 > 正文
为政以通下情为急
2011-03-22 00:25:0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杨厚波] [责编:周静] 字体:【

  杨厚波

  “为政,通下情为急”,语出明代《薛子论道》,意指为政治国,最急迫重要的是通察下面的民情。这一千古名训,被历代推崇为治国兴邦准则。《居官必览》警示:“天下大虑,惟下情不通为可虑。”能否“通下情”,决定着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

  为政通下情,当抓三点。

  虚心体察下情。“虚则生明,不虚则蔽”。惟有虚心体察,才能“民隐上通”,“观风俗,知得失,治天下”。虚心体察下情,就要放下架子,躬身下访。“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下情不在官衙和吃喝餐桌上,而在田间棚区和投诉群众的泪水里。到村寨篱落、穷乡僻壤,遍访普通群众,才能“周知民隐”。为政者俯首下察,不搞“远程指挥”,多搞“不打招呼”、“不作导演”的随机调研,才能接通“天线”与“地线”,找到破解增收难、看病难等诸多民瘼的办法。

  善待人民陈情。人民陈情,往往诤言直谏,一针见血,如芒刺背,尤需善待。“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越是诤声,反映的越是重大失误,越要善纳修正。善待人民陈情,重在倾听不同意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能统一官民认识,“上下同欲者胜”, 又能互攻它短,各扬其长,取长补短,优化决策。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有利于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惟有“不同”, 思想才会活跃,下情才能上达,社会才会充满生机活力。

  务实解决民难。“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务实解决民难,是通下情的最高境界。务实解决民难,要既不失实又不失时。下情事件都有“窗口期”,及早核实应对就会事半功倍。一旦“窗口期”关闭,则要付出沉重代价。民难解决要做“两点钟叫的公鸡”,而不是“九点钟叫的慢鸭”。要既不失语又不妄语。对群众反映强烈、政府确有过失的,应勇于承认并设法解决。对陈情方式欠妥而事情又确需解决的,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真诚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对群众热盼而政府暂无力举办的事情,应坦诚相告有哪些难处,争取谅解。多搞“抓铁有痕”的务实解难,不搞“已阅”了之、“请你百度”的敷衍推诿,坚持“善者从之,误者释之,悖者商之”,通惠民之情,行益民之政。

  (作者系浏阳市农业局局长)